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
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之二子从田横。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橐泉(tuó quán)的意思:比喻人的才能或智慧隐藏得很深,不为人所知。
公意(gōng yì)的意思:公正的意见或看法。
公墓(gōng mù)的意思:公墓指的是公共的坟地,用来埋葬多人的尸体。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见疑(jiàn yí)的意思:受到怀疑或质疑
今人(jīn rén)的意思:指现在的人,也可指当代人。
可望(kě wàng)的意思:有希望实现的愿望或期待。
可伤(kě shāng)的意思:可伤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容易受伤或易受伤害。
秦人(qín rén)的意思:指有勇无谋的人,形容只有勇气而缺乏智慧的人。
所见(suǒ jiàn)的意思: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徇公(xùn gōng)的意思:为了公正正义而行动,不偏袒任何一方。
一饭(yī fàn)的意思:指一顿饭,表示简单的食物或者一餐饭的能力。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凤翔八观并叙其八·秦穆公墓》。诗中通过对秦穆公墓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人诚信和现代人道德衰退的感慨。
首先,诗人指出橐泉位于城东,而秦穆公的墓却在城中,不远百步。这一细节让诗人悟到,在过去并没有这座城,秦人之所以能够找到公墓,是因为他们通过泉水来识别。接着,诗人提及昔日秦穆公在生时就对孟明宽厚仁慈,不加以诛杀,可见其为人之良善。秦穆公去世那天,人们怎能忍心使用他的良马,这反映出古人对先贤的敬重。
诗中还提到“三子徇公意”,这是指古代的三位弟子为了符合他们师尊的意愿,不惜牺牲自己。这里的“二子”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二位弟子,他们追随田横而死,以此来比喻秦穆公墓前的忠诚之情。
接下来,诗人感叹古人对一饭之恩尚能至死不忘,而今人却难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因此,诗人通过所见到的现代人的行为,对古人的美德产生了怀疑和失望。最后的两句“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表达了诗人对当代道德标准下滑的哀叹,以及对于无法企及古人高尚品格的无奈心情。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传统美德的尊崇与现代社会衰败的忧虑。
借问高吟何所归,元和格律定同时。
折除官职知多少,兼领才名孰盛衰。
奏疏不为黄阁计,结庐且共白云期。
君家博士归依佛,可笑夫君得计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