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泊 舟 桃 花 台 入 妙 香 院 宋 /赵 蕃 携 家 本 避 长 城 戍 ,孙 子 相 仍 住 桃 坞 。虽 云 秦 暴 赋 可 逃 ,后 乃 开 通 晋 南 渡 。当 时 未 有 神 仙 传 ,创 自 渊 明 诗 五 言 。只 今 图 画 遍 四 海 ,楼 台 树 木 空 苍 然 。玄 都 亦 说 桃 千 树 ,梦 得 飘 零 因 怨 句 。未 应 只 属 羽 人 家 ,亦 有 因 兹 悟 初 祖 。我 州 那 得 桃 花 台 ,台 下 清 溪 转 石 哀 。仙 耶 释 耶 不 可 见 ,每 一 过 之 空 系 缆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暴赋(bào fù)的意思:指过高的赋税或负担。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城戍(chéng shù)的意思:指城市和城市周围的防御工事,也泛指边境地区的军事防线。
初祖(chū zǔ)的意思:指某一种事物的最初祖先或创始人。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开通(kāi tong)的意思:表示打通、连接、通畅。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空苍(kōng cāng)的意思:空旷无物,荒凉寂寞。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南渡(nán dù)的意思:指古代人民或军队由北方渡过江河南下,特指历史上刘备率军南渡长江,意味着转危为安,重获胜利。
飘零(piāo líng)的意思:形容无所依托,四处漂泊、流浪。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树木(shù mù)的意思:比喻一件事物发展壮大,达到数量众多或规模庞大的程度。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孙子(sūn zi)的意思:指孙子或后代,也用来形容晚辈或后人。
台下(tái xià)的意思:指在表演或演讲时,观众所在的位置。也泛指观众、听众。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图画(tú huà)的意思:图画是指绘画、画作。也可用来形容形象生动、生动有趣。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五言(wǔ yán)的意思:五个字的诗句或句子。
系缆(jì lǎn)的意思:系缆意指用缆绳或绳索将船只系住,比喻把事情牢牢地掌握住,不让其失去控制。
仙传(xiān chuán)的意思:指传说中仙人传授的道法或秘传的知识。
相仍(xiāng réng)的意思:相互投射、互相反映
玄都(xuán dōu)的意思:玄都是一个形容词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非常神秘而难以理解。
有因(yǒu yīn)的意思:有原因、有缘由。
有神(yǒu shén)的意思:指有神奇的力量或者有非凡的才能。
羽人(y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翅膀的人,比喻有出众才能的人。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怨句(yuàn jù)的意思:表示对不满、埋怨的话语或言辞。
转石(zhuǎn shí)的意思:转石指的是把石头翻转过来,意味着改变局势或者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
- 注释
- 长城戍:长城附近的驻防地。
桃坞:长满桃树的隐居之地。
秦暴:秦朝的暴政。
晋南渡:南迁到晋地。
神仙传:关于神仙的传说。
渊明:陶渊明。
图画遍四海:流传至世界各地的诗画。
空苍然:空旷而寂寥。
玄都:道教名山,此处指代仙境。
梦得:刘禹锡的字。
羽人家:隐士或修道者。
初祖:最初的教义或创始人。
桃花台:虚构的桃花源。
清溪:清澈的小溪。
仙耶释耶:指仙人或佛。
空系缆:空荡荡地系船停留。
- 翻译
- 我们全家原为躲避长城边的战事,子孙相续居住在桃林深处。
虽然秦朝苛政可以逃避,但后来还是选择南渡到晋地安居。
那时还没有关于神仙的传说,陶渊明开创了五言诗的新篇章。
如今他的诗画遍布天下,楼台树木依旧,却空留寂寥。
连玄都观也有上千棵桃树,刘禹锡漂泊不定,只因诗句中寓含哀怨。
桃树并非只属于隐士,也有人因此领悟到最初的教诲。
我们的家乡哪有桃花源?只有台下的清溪潺潺,石头上流转着哀伤。
仙人或佛的存在难以目睹,每次经过这里,只能空荡荡地系舟停靠。
- 鉴赏
这首宋诗《泊舟桃花台入妙香院》是赵蕃所作,描绘了诗人携家避难至桃坞的经历,以及对桃花台及其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写出了诗人逃离战乱的背景,随后提到桃坞的居住,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桃花的象征意义。诗人提及晋代南渡,暗示历史的流转,同时指出陶渊明的五言诗开创了桃花主题的文学传统。
诗中提到玄都观中的桃树,以及刘禹锡因诗句引发的漂泊感,表明桃花不仅与道教相关,也与文人的情感世界相连。诗人感叹桃花台现今虽画图遍四海,但楼台树木已空寂无华,流露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落寞之情。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家乡没有桃花台,而台下的清溪流水声令人哀伤,表达了对仙佛踪迹的探寻和对超脱的向往。每次经过此地,他都会系缆停留,似乎在寻找某种精神寄托。整首诗以桃花为线索,融合了历史、自然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丰富的意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