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翠袖(cuì xiù)的意思:形容女子手臂纤细柔美,如翠玉般婉约动人。
何暇(hé xiá)的意思:没有时间或闲暇之余,用于表示忙碌或没有空闲时间。
可惜(kě x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感到遗憾、惋惜。
空翠(kōng cuì)的意思:形容山水景色清新秀丽。
老成(lǎo chéng)的意思:指人年纪虽然不大,但思想成熟,处理事情老练稳重。
琴室(qín shì)的意思:指音乐爱好者常去的地方,也可指音乐学习的场所。
儒林(rú lín)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泛指学术界或文化圈。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四德(sì dé)的意思:指四种高尚的品德,即仁、义、礼、智。
同梦(tóng mèng)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在同一时间做了相同的梦,也可用来形容人们有着相同的愿望或追求。
畏敬(wèi jìng)的意思:对人或事物心生敬畏之情。
蜗角(wō j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不足为道。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一丘(yī qiū)的意思:指数量很少、质量很低的东西。
一老(yī lǎo)的意思:指一个人年纪很大,年老体弱。
蝇头(yíng tóu)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微不足道。
哲人(zhé rén)的意思:指具有深刻智慧和高尚道德的人。
蝇头蜗角(yíng tóu wō j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琐碎,不值一提。
- 注释
- 蝇头蜗角:形容微小且不切实际的事物。
虚名:表面的、不实在的名声。
公擅:他擅长。
儒林:文人学者的群体。
一老成:非常稳重成熟。
四德:古代女子应有的四种美德(贞、顺、贤、惠)。
空翠袖:形容女子深居简出,像空中的翠鸟一样孤独。
一丘:指隐居生活。
苍生:百姓。
书窗掩月:月光透过书窗洒落,形容夜晚读书的情景。
鸡同梦:鸡鸣时分,人都在梦乡。
琴室临溪:琴声响起在临近溪流的屋舍。
鱼识声:鱼儿能感知到琴声。
哲人:智慧而有深度的人。
已矣:去世了。
畏敬:尊敬和敬畏。
堪刑:足以作为楷模或典范。
- 翻译
- 蝇头蜗角般的虚名总是追求,他在文人学士中堪称稳重老成。
她虽然具备四德,却深居简出,无暇关心世间百姓。
在静谧的夜晚,书斋中的灯光伴着鸡鸣入梦,琴声悠扬,溪边的鱼儿都能辨识。
令人惋惜的是,那位哲人已经离世,但他的敬畏之情仍值得我们深深铭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年至元初诗人陈普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儒者的深深怀念和敬仰。首句“蝇头蜗角总虚名”以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和蜗牛壳般的名利场来比喻世人的追求,暗示了诗中人物超脱世俗的品性。接着,“公擅儒林一老成”赞扬了这位老者在学术界的威望和成熟稳重。
“四德兼全空翠袖”中的“四德”通常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这里可能暗指老者虽为男性,但其品德如同女性般完美。“空翠袖”则可能是对老者清雅风度的描绘。下一句“一丘何暇问苍生”进一步强调了他不问世事,专心学问的生活态度。
“书窗掩月鸡同梦,琴室临溪鱼识声”通过描绘书斋夜读和琴声悠扬的场景,展现了老者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连鸡犬都与他共梦境,鱼儿能辨识他的琴音,足见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两句“可惜哲人今已矣,尚存畏敬尽堪刑”表达了诗人对老者去世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畏之情,认为他的品格足以作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老儒者的形象塑造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赞美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学术成就,以及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淡泊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