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柏树(bǎi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奔雷(bēn léi)的意思:形容声音大而响亮,如雷鸣般的声音。
掣电(chè diàn)的意思:形容动作迅速如闪电。
出岫(chū xiù)的意思:指人物出山,开始活动或发挥才能。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峨眉(é méi)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峰峦叠嶂。
法音(fǎ yīn)的意思:指法律的声音或法令的声音。
法眼(fǎ yǎn)的意思:指明察事物本质的眼睛,比喻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孤根(gū gēn)的意思:指事物独立存在,没有依靠或支持。
满眼(mǎn yǎn)的意思:形容充满眼前,无法避免或忽视。
青壁(qīng bì)的意思:指人的面部因疾病或恶劣环境而呈现出青黑色。
树子(shù zǐ)的意思:指家族的嫡长子孙,也可以泛指家族的继承人。
天元(tiān yuán)的意思:指天地的中心,也比喻事物的核心或最重要的部分。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无度(wú dù)的意思:形容过分、过度,没有节制。
乡来(xiāng lái)的意思:指人们从乡下来到城市或外地。
眼泉(yǎn quán)的意思:眼泉指眼泪从眼角流下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悲痛或感动到泪如泉涌。
倚天(yǐ tiān)的意思:依靠天地之力量,比喻力量强大、势不可挡。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卐庵自东林欲还蜀某以报恩招之大人赋诗劝请再次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忆携杖前往东林寺的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禅宗思想的融合,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感悟与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首句“忆携拄杖过东林”,开篇即勾勒出诗人独自前往东林寺的画面,拄杖行走,既显出旅途的艰辛,也暗示着内心的坚定与追求。接下来,“掣电奔雷听法音”一句,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与佛法的深奥智慧巧妙结合,形象地展现了在雷鸣电闪之中聆听佛法的震撼体验,寓意着心灵的觉醒与净化。
“青壁倚天元满眼,白云出岫本无心”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东林寺周围壮丽的自然风光,青壁直插云霄,白云自由飘逸,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宁静,也象征着佛法的超脱与自由。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佛法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峨眉江崄公无度,法眼泉清我欲寻”则将视线转向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峨眉山的险峻与江水的蜿蜒,以及清澈的法眼泉,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佛法的执着探索与追寻的象征。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最后,“手种庭前柏树子,孤根应比乡来深”两句,以种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柏树生长缓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而“孤根”则暗示了诗人虽远离故乡,但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如同树根般深沉且不可动摇。这一结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禅宗思想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恭和御制赐吴叔告已下闻喜宴诗
致主唐虞泽兆民,贤才端是国精神。
作人欲返皇风古,拔士先随圣化新。
收敛文章归献替,安排事业到弥纶。
宸章属望丁宁甚,上答天恩莫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