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全文
宋 / 范仲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一路入岚堆,还惊禹凿开。

无恶兽住,岩有好泉来。

云阵藏雷去,山根到海回。

莫辞登绝顶,南望即天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绝顶(jué dǐng)的意思:达到极限或巅峰的状态。

山根(shān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部分或基础。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无恶(wú è)的意思:没有恶意,没有坏心眼

一路(yí lù)的意思:一直、一同的意思,表示在某个过程或者行动中持续不断,没有中途停顿或改变。

云阵(yún zhèn)的意思:云彩聚集成阵,形容密集的云层。也比喻人群或事物的聚集。

翻译
一路深入山峦叠嶂,仿佛还能感受到大禹开山的震撼。
树林中没有凶猛野兽出没,岩石间涌出清澈的泉水。
云雾如同军队般隐藏起雷电,山脉的根部延伸直抵大海。
不要推辞攀登到最高峰,向南望去就能看到天台山。
注释
岚堆:形容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的地方。
禹凿开:大禹治水时开山辟路的传说。
恶兽:指凶猛的野生动物。
好泉:清澈甘甜的泉水。
云阵:比喻密集的云层。
雷去:指雷电被云层遮蔽。
山根:山脉的底部或根基。
天台:这里可能指的是天台山,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留题云门山雍熙院》。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云门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出山势险峻、泉水清幽、云雾缭绕的自然风貌。首句“一路入岚堆”,形象地描绘了山路蜿蜒深入重重山岚之中的景象,给人以神秘而深邃的感受。次句“还惊禹凿开”则借用了大禹治水的传说,暗示了山势的险峻和历史的沧桑。

接下来的两句“林无恶兽住,岩有好泉来”,通过赞美山林的宁静与清幽,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宜人。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山中没有凶猛野兽,只有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

“云阵藏雷去,山根到海回”描绘了云雾变幻莫测,仿佛隐藏着雷电,而山脚下的溪流又仿佛直通大海,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深远。

最后两句“莫辞登绝顶,南望即天台”,鼓励读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从山顶俯瞰,仿佛可以望见天台山,寓意着登高望远的人生哲理,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门山的秀美风光,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朝代:宋   字:希文   生辰:989-1052年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猜你喜欢

节日同儿女小集倅有诗见戏答之

白首相看一病妻,也能举桉与眉齐。

诲儿共织庞翁竹,养气多惭纪渻鸡。

作恶不须嗟室罄,惊魂长幸脱征鼙。

团栾欲说无生话,试借先生刮眼鎞。

(0)

再用前韵酬明叔寄梅并酒

绛蜡融春扇欲开,恐君池阁独传杯。

故将曼语招新句,望外春风作伴来。

(0)

题康湖伟观

苍翠雄盘一古村,新楼面面纳乾坤。

阴晴朝暮天容变,开阖荣枯春意存。

万壑精神融宝鉴,千峰气势拱端门。

松楸冉冉白云下,一盏寒泉罔极恩。

(0)

游云灵观

兹山虽特起,远窥殊未豪。

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

大江分一线,众峰环千遭。

溪谷粗可辨,绿树皆蓬蒿。

羽衣何年来,钓取海上鳌。

盛衰伸臂顷,古屋风颾颾。

元和有遗刻,双旌挟时髦。

想见饮清旷,秀句含春醪。

万世同一兀,名字空嘈嘈。

吾其鍊仙骨,玉京摘蟠桃。

(0)

一萼红·其五初春怀旧

小庭深。有苍苔老树,风物似山林。

侵户清寒,捎池急雨,时听飞过啼禽。

扫荒径、残梅似雪,甚过了、人日更多阴。

压酒人家,试灯天气,相次登临。

犹记旧游亭馆,正垂杨引缕,嫩草抽簪。

罗带同心,泥金半臂,花畔低唱轻斟。

又争信、风流一别,念前事、空惹恨沈沈。

野服山筇醉赏,不似如今。

(0)

丙午寒食题净土寺一首

方见繁红绣小园,已随流水泛前村。

人于醽醁真无分,雨共鞦韆似有冤。

投老故应诸事懒,问春能得几分存。

不须便作匆匆散,更把松梅子细论。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