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从秦汉来,时节脩祀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采薇(cǎi wēi)的意思:采摘薇草。比喻以微薄的物品或微小的成果自慰。
豺虎(chái hǔ)的意思:形容凶猛残暴的人或事物。
寸心(cùn xīn)的意思:指心思、用心、关心。
大义(dà yì)的意思:指追求正义、公正的行为和精神。
飞甍(fēi méng)的意思:指高墙上的斗拱。形容建筑物高大宏伟,气势非凡。也用来比喻文章或诗词的气势雄浑。
高风(gāo fēng)的意思:指高尚的风气和崇高的品质。
孤山(gū shān)的意思:指孤立的山峰或独立的山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孤独无助。
光仪(guāng yí)的意思:形容人的仪表端庄美丽,光彩照人。
过化(guò huà)的意思:指被过分地改变、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性质。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精明(jīng míng)的意思:指人聪明、机智、精于计谋的品质。
流涕(liú tì)的意思:流泪哭泣。
千仞(qiān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峻峭。
让国(ràng guó)的意思:指出让国家的大事给他人处理,表示自愿放弃权力,服从他人的决策。
三复(sān fù)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反复推敲、修改,达到精雕细琢的程度。
深诣(shēn yì)的意思:
谓造诣很深。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诗集>序》:“某得而观之,窃以为先生之诗,博采深诣,典则深厚,成一家之言。” 明 文徵明 《又跋李少卿帖》:“公既多閲古帖,又深诣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
时节(shí jié)的意思:指特定的季节或时期,也可指特定的时机。
师表(shī biǎo)的意思:指以老师为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首阳(shǒu yáng)的意思:指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也用来比喻事物刚刚开始或者新的一天的开始。
水裔(shuǐ yì)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质或才能超过了其亲属。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顽懦(wán nuò)的意思:形容人胆小怯懦,不敢冒险或坚持自己的意见。
薇歌(wēi gē)的意思:指琴瑟和鸣,形容夫妻和谐相处。
危独(wēi dú)的意思:形容处在危险境地而无人帮助或无法倚靠。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仰止(yǎng zhǐ)的意思:仰望并向上仰视,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极高敬意和崇拜。
阳山(yáng shān)的意思:指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被困难所压倒。
夷齐(yí qí)的意思:指平等、平衡,也指不分高低贵贱。
一寸(yī cùn)的意思:指极短的距离或极小的程度。
云胡(yún hú)的意思:指言辞繁琐、虚无缥缈,没有实质内容。
正相(zhèng xiāng)的意思:正相指的是两个相对立的事物或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印证或相互呼应。
终古(zhōng gǔ)的意思:终古是一个用于形容时间非常久远或永久不变的词语。
众峰(zhòng fēng)的意思:指山峰众多,形容山势雄伟壮观。
一寸心(yī cùn xīn)的意思:指心地狭小,没有同情心或慈悲心。
- 注释
-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七八尺。
俪:相伴,匹配。
甍:屋脊,屋顶。
夷齐:伯夷和叔齐,古代的贤人。
化:教化,影响。
光仪:威仪,显赫的仪表。
顽懦:愚钝懦弱的人。
清:清廉,高尚。
让国:让出王位。
流涕:流泪。
- 翻译
- 孤山峻峭千丈高,不与寻常群峰比肩。
屋脊如飞鸟之顶,居于高峰之巅,中间排列着夷齐般的贤人位置。
自秦汉以来,这里就遵循时节举行祭祀活动。
这片土地曾受教化,崇敬之心应永不减退。
无需亲眼目睹其威仪,也能激励人心变得坚韧。
圣人的清德无比,他的榜样流传百世。
他让出王位传播高尚风范,直言进谏彰显大义。
即使饿死也无怨无悔,他在仁爱之道上达到深刻领悟。
他的智慧和清明,永恒照亮天地之间。
为何孤山竺城如此孤独,辽水边的天际昏暗不明。
更何况首阳山,此刻豺虎正相互吞噬。
反复吟唱采薇歌,在险境中独自感伤流泪。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的作品,名为《奉谒伯夷庙》。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古圣贤之作,通过对伯夷、叔齐等古代忠义人物崇高品格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国家大义的关注。
"孤山起千仞,不与众峰俪。飞甍冠其椒,中列夷齐位。" 这几句描绘了一座独立孤立的高山,其形态非凡,与众山不同。这也象征着伯夷、叔齐等圣贤之人,他们的品德和精神,如同这座孤立的高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爰从秦汉来,时节脩祀事。" 这里提及了历史的长河,从秦汉以降,每个时代都有其重要的祭祀活动,这些都是对圣贤之人的缅怀和纪念。
"此乡尝过化,仰止宜不替。何必睹光仪,始觉顽懦厉。" 诗人提到自己曾经游历过这个地方,对这里的文化和历史有所感悟。并表达了对圣贤之人的崇敬之情,不需要华丽的外在装饰,只需内心的真诚敬仰。
"至哉圣之清,师表向百世。让国播高风,谏伐明大义。饿死无所悔,于仁得深诣。精明一寸心,终古照天地。" 这些句子中,诗人赞美了圣人的清白和崇高的品格,这种精神影响了百世,并通过国家的风范和大义来传播。即使面对死亡,也不后悔,因为在仁义上达到了深远的境界。这份精明和坚定,如同一寸之心,照亮了古往今来的天地。
"云胡孤竺城,云暗辽水裔。矧乃首阳山,豺虎正相噬。三复采薇歌,凭危独流涕。" 最后几句,诗人形容了一种荒凉的景象和悲壮的情境。这可能是对圣贤之人遭遇困厄甚至牺牲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面对这些历史故事时内心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崇敬,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国家大义的向往,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对正义和忠诚的不懈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