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
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
忽闻入草声,灯火亦稍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大江(dà jiāng)的意思:形容大江奔流向东流去,意味着时光流转,世事变迁。
登岸(dēng àn)的意思:指船只靠岸,乘客或货物上岸。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风浪(fēng làng)的意思:风浪是指风和浪在海洋中的猛烈变化,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的情况。
河口(hé kǒu)的意思:指河流注入大海或湖泊的地方,也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相结合的地方。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划船(huá chuán)的意思:比喻一个人独自承担重任,艰难前行。
芦席(lú xí)的意思:指贫寒之家,比喻贫苦困顿的生活状况。
马走(mǎ zǒu)的意思:形容行动迅速,速度快。
同行(tóng háng)的意思:指同行业的人,同一行业的从业者。
行子(háng zǐ)的意思:指走路的样子,也用来形容行走的方式或态度。
野马(yě mǎ)的意思:指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人或事物。
胆大如斗(dǎn dà rú dǒu)的意思:形容人胆量非常大,勇敢无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昔游诗十五首(其五)》。诗中描绘了诗人乘五板船夜渡沌河口的情景。他身处大江之上,风浪翻滚,黑夜之中视线极差,连自己的手都看不清。然而,同行的子周子却胆大无比,用长竿插在芦席上,仿佛驾驭着疾驰的野马般穿越风浪。诗人对未知的前方抱着随缘的态度,认为生死皆是偶然。
在黑暗中,他们听到草丛中的声音,随后看到了微弱的灯火,这给了他们方向和希望。于是,他们划船登岸,急忙购买乡间美酒,似乎想要借酒消愁或庆祝这一转机。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与随性,以及对生活中的惊喜和变化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