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鲤与鲦,恶为鳢与鲇。
鲇鳢好食鱼,鲤鲦不知避。
恶类性戕贼,亦知护其子。
临流坐石矶,饲鱼投剩饭。
噞喁纷齐来,品格谁能辨。
夺据饱其腹,掉尾而倡徉。
见此意不平,掷石未即中。
本拟锄其恶,翻惊善者众。
维彼鳢与鲇,狡警乃远去。
善为鲤与鲦,恶为鳢与鲇。
鲇鳢好食鱼,鲤鲦不知避。
恶类性戕贼,亦知护其子。
临流坐石矶,饲鱼投剩饭。
噞喁纷齐来,品格谁能辨。
夺据饱其腹,掉尾而倡徉。
见此意不平,掷石未即中。
本拟锄其恶,翻惊善者众。
维彼鳢与鲇,狡警乃远去。
白从(bái cóng)的意思:白跟随、无所求
不有(bù yǒu)的意思:没有,没有存在或拥有某种东西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不通(bù tōng)的意思:不相通,无法交流或沟通。
不平(bù píng)的意思:指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或心理状态。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当日(dāng rì)的意思:指当天、当时的情况或状态。
掉尾(diào wěi)的意思:形容最后一个人或物落后、不及格,也指最后一个人或物没有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恶类(è lèi)的意思:指坏人、恶人、邪恶的人。
观鱼(guān yú)的意思:观察鱼儿游动。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黑白(hēi bái)的意思:指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指非对立即正反,没有模糊之处。
惠而(huì ér)的意思:惠而表示对他人的恩惠和帮助。
会心(huì xīn)的意思:心意相通,心领神会。
几何(jǐ hé)的意思:指形状、图案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类多(lèi duō)的意思:形容种类繁多,具有多样性。
品格(pǐn gé)的意思: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潜跃(qián yuè)的意思:指隐秘地跳跃,形容行动迅速而突然。
强梁(qiáng liáng)的意思:指强大的势力或者人物。
穷理(qióng lǐ)的意思:指理由贫穷所致,形容思维狭窄、见识浅薄。
日午(rì wǔ)的意思:指太阳正午时分,比喻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热闹的时候。
柔弱(róu ruò)的意思:形容柔弱、脆弱、不坚强。
善类(shàn lèi)的意思:指善良的人或事物。
善恶(shàn è)的意思:指善良和邪恶,道德善恶的区分。
食鱼(shí yú)的意思:指吃了鱼,比喻获得了好处或利益。
石矶(shí jī)的意思:指岩石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地方,比喻在困境中寻求生存的希望。
属咏(shǔ yǒ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或品德在某一方面最为出众,超过其他人。
水族(shuǐ zú)的意思: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像鱼儿一样亲密无间。
通方(tōng fāng)的意思:指心意相通,思想一致。
为害(wéi hài)的意思:指坏人或坏事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或损害。
物态(wù tài)的意思:指事物的状态或形态。
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小可(xiǎo kě)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小、微不足道。
旋复(xuán fù)的意思:反复思考、多次复查
一般(yì bān)的意思:通常,普遍
再来(zài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重复出现或再次发生的意思。
戕贼(qiāng zéi)的意思:指消灭贼寇,铲除害人之徒。
这首诗名为《观鱼》,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观鱼时的所思所感,通过鱼儿的善恶之分,寓意人生百态和道德伦理。
首句“观鱼偶会心,属咏识穷理”,点明了诗人观鱼时的感悟,以及通过鱼的特性来探讨人生的道理。接着,“水阔育鳞多,善恶无不有”描绘了广阔的水域中,各种鱼类繁多,既有善良的鲤鱼和鲦鱼,也有凶恶的鳢鱼和鲇鱼,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善恶并存。
“善为鲤与鲦,恶为鳢与鲇”进一步明确了善恶之别,鲤鱼和鲦鱼象征着善良,而鳢鱼和鲇鱼则代表邪恶。接着,“一般皆水族,黑白从可觇”指出尽管它们都是水生生物,但通过它们的黑白差异,可以窥见善恶的本质。
“鲇鳢好食鱼,鲤鲦不知避”揭示了恶势力对善良者的威胁,而“潜跃一湖中,适以饲恶类”则暗示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存在。恶势力不仅伤害他人,甚至保护自己的后代,展现出人性中复杂的一面。
“曝鬐当日午,他鱼不敢迩”描述了恶势力在特定时刻的强势表现,而“临流坐石矶,饲鱼投剩饭”则是诗人面对这一现象时的平静与反思。
“噞喁纷齐来,品格谁能辨”表达了对善恶难以分辨的感慨,而“善类自柔弱,恶类多强梁”则强调了善恶之间的力量对比。恶势力凭借其力量夺取资源,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善良者往往显得柔弱无力。
“夺据饱其腹,掉尾而倡佯”描绘了恶势力的贪婪与伪装,而“见此意不平,掷石未即中”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挣扎。原本打算清除恶势力,却意外发现善良者众多,这引发了诗人对道德秩序的深思。
最后,“持网伺再来,鲦鲤旋复至。维彼鳢与鲇,狡警乃远去”表明了诗人试图维护正义的努力,而“物态幻难穷,即小可喻大”则总结了通过观察小事物可以理解大道理的哲学思考。
“惠而不通方,几何不为害”则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教育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强调了道德的实践与传播对于避免危害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观鱼这一日常景象,寓言了人生和社会的复杂性,以及道德与智慧的必要性。
曲谱吴腔,情传紫竹,知谁巧语莺偷。
是佳人名士,雅擅风流。
赢得青衫红粉,都拼作、一片清讴。
应有个、云间弄玉,跨凤来游。悠悠。
骚坛何处,恁万种相思,又上心头。
纵参空色相,难断闲愁。
我亦天涯沦落,销魂处、无限悲秋。
遥想到、玉箫声里,帘卷高楼。
鸡犬云中,曾栖息、匡君岩腹。
问何事,入廛近市,诛茅结屋。
用拙也应长闭户,畏人原自成空谷。
绕疏篱、几曲最怡情,栽花竹。波潋滟,千层縠。
烟葱茜,千章绿。对湖山俯仰,赏心娱目。
瓜架斗棚晨复暮,带经负耒耕还读。
人纷争、收拾一蜗庐,消棋局。
半百才名,指学海、词源杰出。
想廿载、分荣绛帐,广文清密。
内府流传羲献帖,国门争购丹青笔。
正新翻、艳曲付红牙,灵妃匹。羡落纸,金壶漆。
羡起草,丹霞日。看拂衣归里,满园榛栗。
海上安期瓜似枣,山中桃李人如木。
总消磨、一卷是楞伽,延年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