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林氏集云庵》
《赋林氏集云庵》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五言律诗

云入此山深,余常拄屦行。

客樵分茗处,碑碛半苔侵。

地僻终招隐,池清独照心。

顺宁皆是道,谨勿厌书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shìyúnān
sòng / liú

yúnshānshēnchángzhǔxíng

qiáofēnmíngchùbēibàntáiqīn

zhōngzhāoyǐnchíqīngzhàoxīn

shùnníngjiēshìdàojǐnyànshūlí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独照(dú zhào)的意思:独自照亮。

书林(shū lín)的意思:指众多的书籍,形容知识丰富或书籍众多的地方。

招隐(zhāo yǐn)的意思: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翻译
云深入这座山,我常常拄杖行走。
客人和樵夫在分茶的地方,碑石上长满了青苔。
这里地处偏僻,适合隐居,池塘清澈能映照内心。
顺应宁静都是修行之道,切勿厌倦书斋生活。
注释
云入:云雾深入。
拄屦:拄杖步行。
客樵:过客与砍柴人。
碑碛:刻有碑文的荒石。
苔侵:青苔侵蚀。
招隐:吸引隐士。
照心:映照心灵。
顺宁:顺应宁静。
道:修行的道路。
书林:书斋、学术之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修建云庵的景象。诗人以“云入此山深”开篇,表达了山中云雾缭绕、环境幽深的氛围。接着,“余常拄屦行”则是描写自己手持拐杖在山间漫步的情景。

“客樵分茗处”一句,通过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碑碛半苔侵"则是对古老遗迹上青苔侵袭的描写,表现出时间流逝和自然力量的作用。

“地僻终招隐”一句,直接点出了山中的偏远是吸引隐者的原因。紧接着,“池清独照心”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洁净,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沉浸和欣赏。

最后两句“顺宁皆是道,谨勿厌书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和、宁静生活态度的肯定,同时也强调了不应厌倦于学习和探索知识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平和宁静。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