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国宝(guó bǎo)的意思:指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文物、艺术品或传统技艺。
和氏(hé shì)的意思:和氏指的是和氏璧,也称为和氏璧玉,是中国古代传世的一件珍贵玉器,象征着和平、团结和协调。
荆山(jīng shān)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峰或山岭。
荆璞(jīng pú)的意思:指粗糙的宝石或粗陋的艺术品。比喻原始而未加工的材料或粗糙的作品。
君门(jūn mén)的意思:君门指的是君主的门下,也可以泛指官员、贵族等的门下。
碌碌(lù lù)的意思:平凡、普通、无所作为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 翻译
- 平庸的荆山之玉,卞和将其献给君王。
玉石并非有所求,卞和也并非施恩于人。
他知道这乃是国家的珍宝,公正无私无需多言。
的是非我愿保持沉默,这样的道路如今是否还存在呢?
- 注释
- 碌碌:形容平庸无奇。
荆山璞:指未经雕琢的美玉,这里借指卞和发现的宝玉。
卞和:古代楚国人,发现并献玉的典故主角。
君门:君王的门前,代指朝廷。
非有求:没有特别的请求或期望。
和氏:即卞和,此处代指他自己。
国宝:指极为珍贵的宝物。
至公:极其公正无私。
默:沉默,不说话。
此道:指真诚献宝、公正无私的道路。
今岂存:现在是否还存在。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名为《杂体五首(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某种美好事物或理念的坚守和赞美。开篇“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描绘了一种庄重而又不失华丽的景象,其中“碌碌”形容声音,“荆山璞”可能指代某种珍贵之物或理念。紧接着“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表明这种献上并非出于私利或期待回报,而是出自内心的敬仰。
“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高尚性质,“国宝”象征着国家的重视和珍贵,而“至公不待言”则意味着这一点在当时已经是众所周知,不需多言。末尾两句“是非吾欲默, 此道今岂存”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高尚行为是否仍被理解和遵循的疑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某种美好事物或理念的赞颂,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价值观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时代变迁后的怀旧情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鄚州道中作
东风堤柳晓烟新,堤外邮亭不惹尘。
底事玉骢为迟策,芳郊今日见耕人。
旧州迤逦接新州,沿革难从考所由。
长堰威纡缘避潦,谋民端是圣人周。
荒榛蔓草旧州城,故迹依稀似易京。
固守曾闻骑都尉,当年割据入閒评。
士习诗书农服田,熙和一百有馀年。
持盈此日遑耽逸,劳已勤民勉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