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悼 乱 宋 /晁 说 之 解 组 边 亭 畿 甸 来 ,且 将 白 发 共 徘 徊 。去 年 亭 下 花 何 在 ,日 夜 胡 尘 不 得 开 。
- 翻译
- 我来到这偏远的边亭,满头白发与我一同徘徊。
去年亭下的花朵如今何处?日日夜夜只有战乱的尘土,无法让它们盛开。
- 注释
- 边亭:边疆的亭子。
畿甸:古代指靠近国都的地方。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岁月。
徘徊:犹豫不决或闲逛。
去年:过去的一年。
花何在:花儿在哪里呢?。
胡尘:指敌人的战尘,也暗示战乱。
不得开:不能开放,意指战争破坏了和平与美好。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悼乱》。诗中表达了诗人解职归乡时的感慨和对战乱中美好事物消逝的怀念。首句"解组边亭畿甸来"描绘了诗人卸任后从边疆返回京城的情景,"解组"象征着官职的解除,"边亭畿甸"则指代战乱之地。次句"且将白发共徘徊",通过"白发"暗示诗人年华已逝,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沉思。
"去年亭下花何在"一句,诗人以去年亭下的花朵为引子,寓言战乱使得昔日的美好不再,"日夜胡尘不得开"进一步强调战争带来的持续动荡,连花朵都因战乱而无法绽放,暗喻社会的凋敝和人民的苦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边亭花事的追忆,寄寓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局势的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端门听赦咏雪
云叶垂鸡竿,雪花眩鸾旗。
一天丰年意,飘入万寿卮。
茫茫玉妃班,影乱千官仪。
也知楼头喜,舞态方自持。
教坊可怜女,面赤婆娑时。
天公一笑罢,未觉风来迟。
小儒惊伟观,到笏不敢吹。
归家得细说,平分遗妻儿。
茅檐玉三尺,坐玩可乐饥。
生活太冷淡,侑以一篇诗。
蒙赐佳什钦叹不足不揆浅陋辄次元韵
退之高文仰东岱,籍湜传盟其足赖。
固知法嗣要龙象,先生端是毗陵派。
方驾曹刘盖馀力,压倒元白聊一快。
向来班门收众材,宾履费公珠几琲。
三熏会有堪此事,群犬未免惊所怪。
但知楼仰百尺颠,岂觉波涵千顷外。
南州短簿令公喜,巍峨峨冠陆离佩。
有如若士那可无,笔势已超声律界。
相将问道留十日,满座真成折床会。
清诗忽复堕华笺,要使握瑜誇等辈。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三
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
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淩风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发有霜。
过眼几浮烟,关身一禅床。
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好在窗前竹,伴师老苍苍。
闻葛工部写华严经成随喜赋诗
如来性海深复深,著书与世湔蓬心。
画沙累土皆佛事,况乃一字能千金。
老郎居尘念不起,法中龙象人师子。
前身智永心了然,结习未空犹寄此。
怪公聚笔如须弥,经成笔尽手不知。
凌云题就韦诞老,愿力所到公何疑。
珠函绣帙芝兰室,护持金刚竦神物。
枯葵应感不足论,毛颖陶泓俱见佛。
汝州吴学士观我斋分韵得真字
狂夫缚轩冕,自许稷契身。
静者乐山林,谓是羲皇人。
不如两忘快,内保一色醇。
伟哉道山杰,滞此汝水滨。
大来会阔步,小憩得幽欣。
一斋有琴酒,万事无缁磷。
不作子公书,肯受元规尘。
人言君侯痴,我知丈人真。
月明泉声细,雨过竹色新。
是间有真我,宴坐方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