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
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
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
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
《俗讹叹》【清·林占梅】俗语传易讹,方言洵可嗤。清晨来妇子,自谓娘与儿。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此地非省会,其言实可疑。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兹语更莫解,盘问转支离。嗫嚅重申告,被盗不知时。昨日始觉察,寻踪叹已迟。欲请「布师爷」,神灵为觅追。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沉吟忽喷饭,憬然心已知。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一司曰「速报」,显赫有威仪。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闻神在我家,半向致嗟咨。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7567c71f45c7ce0955.html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沉吟(chén yín)的意思:沉思、凝思;静静地思考。
城隍(chéng huáng)的意思:指城隍庙,也指城市的守护神。
传讹(chuán é)的意思:传播谣言、散布谣言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凡有(fán yǒu)的意思:指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价值。
方言(fāng yán)的意思:
[释义]
(名)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构成]
偏正式:方(言
[例句]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作宾语)
妇子(fù zǐ)的意思:指已婚的女子,也泛指妇女。
何故(hé gù)的意思:为什么,为何
简截(jiǎn jié)的意思:简单直接,不拖泥带水
嗟咨(jiē zī)的意思:表示感叹或悲叹,意为悲叹、叹息。
憬然(jǐng rán)的意思:形容人突然醒悟,明白过来。
觉察(jué chá)的意思:觉察意味着察觉到事物的真相或特点,意识到某种情况或变化。
可疑(kě yí)的意思:怀疑的、不确定的
可嗤(kě chī)的意思:嘲笑或嘲弄。
来妇(lái fù)的意思:指外地来的女人,也用来形容不拘小节、开放放荡的女人。
两庑(liǎng wǔ)的意思:指两个房屋之间的空地,形容狭窄、狭小。
六司(liù sī)的意思:指官员的职务或机构的名称。
嗫嚅(niè rú)的意思:形容说话声音低小,嘴唇发颤。
盘问(pán wèn)的意思:盘问指的是详细追问、追查事情的来龙去脉。
喷饭(pēn fàn)的意思:喷饭是指因为听到或看到某个事物非常搞笑或荒谬而忍不住喷出食物,比喻非常搞笑或荒谬到令人难以控制自己的笑声。
清晨(qīng chén)的意思:指早晨的时刻。
请祷(qǐng dǎo)的意思:请教、请教探讨。
日久(rì jiǔ)的意思: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或长期的相处,事物会逐渐发生变化。
神灵(shén líng)的意思:指超越凡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申告(shēn gào)的意思:指向有关部门或上级报告或告发某人的违法或不当行为。
省会(shěng huì)的意思:省会是指一个省份的行政中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最高权威或最高层级的人。
师爷(shī yé)的意思:师傅的父亲,也指师父或师傅。
俗语(sú yǔ)的意思:普遍流传的语言或说法
威仪(wēi yí)的意思:指人的威严和仪态。
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我家(wǒ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家庭成员或家族。
显赫(xiǎn hè)的意思:声名显赫,威望高贵。
相袭(xiāng xí)的意思:相继袭击或接连不断的攻击。
愚痴(yú chī)的意思:愚痴是指人愚笨、愚蠢的状态或行为。
在斯(zài sī)的意思:表示某人或某物在特定的状态或位置上。
支离(zhī lí)的意思:分离、破碎、不完整
重申(chóng shēn)的意思:再次强调或表达某一观点、意见或要求。
足见(zú jiàn)的意思:十分明显,非常明显。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杜十姨(dù shí yí)的意思:指人勇敢无畏,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这首诗《俗讹叹》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揭示了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错误,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故事中,一位妇人带着孩子来到一个非省会的地方,声称要请“布司”,但她的孩子认为她可能想要请的是“布师”。双方的对话充满了误会,最终妇人解释说她是想请“布师爷”来帮助寻找失窃之物。然而,这个解释也让人感到困惑,因为当地并没有这样的职位存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妇人突然想起她可能是想请城隍庙中的“速报司”来帮忙。这个司职负责迅速通报消息,包括失窃案件。妇人的解释让在场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在寻求神灵的帮助。
诗中反映了方言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以及人们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可能会产生的误解。同时,也讽刺了社会上对传统习俗和迷信的依赖,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简化或曲解现象。最后,诗人以“曾闻杜十姨”的典故结尾,进一步强调了语言和信息传播中错误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并暗示了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在交流和理解中保持审慎和批判性思维。
小雨湿残花,回风振芳草。
胜游宜及时,嘉此春物好。
萧然二三子,散策穷杳眇。
招提枕郊头,殿阁出林表。
中有王屋泉,一酌百虑澡。
踟蹰古城隅,幽径通翠筱。
嗟予阻追陪,正坐尘事绕。
衣冠方北渡,亲故幸非少。
客情终念归,回首云缥缈。
遥怜松菊荒,仰羡鹳鹤矫。
园田诚可乐,鼙鼓尚惊扰。
何当终素心,永叹忧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