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促莲开艳,乍催蝉发声。
雨降炎气减,竹引冷烟生。
未逢征雁下,渐听夜砧鸣。
班姬(bān jī)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情出众的女子。
顿觉(dùn jué)的意思:突然感觉到,猛然觉察到
发声(fā shēng)的意思:发出声音,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归思(guī sī)的意思:回想;思念;怀念
空明(kōng míng)的意思:形容空旷明亮,没有遮挡物。
两难(liǎng nán)的意思:处于两个同样困难、无法选择的境地。
门巷(mén xiàng)的意思:指小巷、背街小巷,也用来形容狭窄的地方。
梦魂(mèng hún)的意思:形容梦境逼真,魂魄离体。
难问(nán wèn)的意思:难以询问或得到答案
衾簟(qīn diàn)的意思:指床上的被褥和垫子,也用来比喻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
秋至(qiū zhì)的意思:秋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天的正式开始,也指事物发展到最高点或最后一步。
戍客(shù kè)的意思:指在边疆戍守的士兵或官员。
思鲈(sī lú)的意思:指一个人思维敏捷、聪明机智。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炎气(yán qì)的意思:指炎热的气息或气候。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音尘(yīn chén)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和尘土飞扬的景象,形容喧嚣、繁忙的场面。
咏扇(yǒng shàn)的意思:用诗词歌咏扇子,比喻对事物的赞美和歌颂。
远程(yuǎn chéng)的意思:指距离较远的范围或距离较远的时间。
征雁(zhēng yàn)的意思:指派使者或者信使去传递消息或者请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首先,“门巷凉秋至,高梧一叶惊”勾勒出秋风送爽,一片落叶都能引起诗人的惊讶,表现了初秋气候转凉的氛围。
接着,“渐添衾簟爽,顿觉梦魂清”写出了夜晚加被后的清凉和睡眠中的清醒,这里的“梦魂清”也许暗示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澄明或是对现实的逃避。
“暗促莲开艳,乍催蝉发声”则描绘了夜晚花朵绽放和昆虫鸣叫的情景,这些生动的自然声音和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秋夜之中。
“雨降炎气减,竹引冷烟生”更进一步展现了秋季雨后凉爽的天气,以及竹林间飘逸出的清新气息,这里也许包含着诗人对夏日炎热的解脱和对秋天凉意的欣赏。
“戍客添归思,行人怯远程”表达了边塞旅人因秋夜之感而生出归乡之情,以及行者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畏惧的心境,这里的“戍客”和“行人”让诗歌增添了一种边疆的寂寞与孤独。
“未逢征雁下,渐听夜砧鸣”则是说尽管还没有遇到归来的信使,但已经能听到远处传来夜晚砧板的声音,这里的“征雁”暗指着战事和边塞的艰辛,而“夜砧鸣”则是一种生活的节奏,透露出一种期待与不安交织的情绪。
“张翰思鲈兴,班姬咏扇情”引入了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爱好者张翰和女诗人班婕妤,他们分别用鲈鱼和折扇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以及通过物象抒写情感的传统。
最后,“音尘两难问,蛩砌月空明”则是说在这宁静的秋夜中,声音和尘世的纷扰都难以触及,只有蟋蟀的鸣声伴随着清澈的月光,这里的“音尘两难问”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喧嚣、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怀旧和超脱尘世的复杂情感。
雾气黯层峰,雨声諠万瓦。
蘧然梦华胥,兹寐殆非假。
寐久失晨兴,喔喔邻鸡鸣。
鸡鸣鸡自鸣,我本忘吾形。
忘形岂徇物,况乃真坦率。
人生寿百年,能得几日月。
日月去堂堂,河流逝活活。
觉悟不早计,龟筒恐难脱。
一印印空来点窄,三贤十圣那可测。
匡庐万叠云锦乡,鄱湖万顷水精国。
篆文见得甚分明,元是一字不著画。
拍来号令人与天,顿教古道长颜色。
我应隔江,合十声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