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瀛台侍直期间,从七月到九月所见所感。首句“突兀何来海晏楼?”以疑问开篇,仿佛诗人正面对着一座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壮观建筑,引发对它的由来和意义的思考。接着,“思量社饭阅三秋”则转而描述季节的更迭,通过“社饭”的概念,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一年中的三个秋季已经过去。
“几回阁笔终留谶”这一句,充满了深意。阁笔,即放下笔,意味着停止写作或表达,而“终留谶”则暗示了留下某种预言或预兆,可能是指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未来或某种现象的预感。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知的思考。
最后一句“更望桥山涕不收”,将情感推向高潮。桥山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某种难以跨越的障碍或情感的寄托。涕不收,即泪水无法控制地落下,表达了诗人面对桥山时的强烈情感反应,可能是哀伤、思念或是对某种理想追求的失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变迁时的深刻思考和情感波动,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怀古贻朱尧民
晋氏昔奔溃,中原乱如沸。
区区广陵相,亦欲盗江介。
不有顾元公,祸乱斯其殆。
既成挥扇功,终定继牛位。
盛德百世祀,胡为忽云废。
古墓逼耕犁,荒祠杂妖厉。
过者岂无人,谁能一留睇。
遥遥千载间,哀哉日陵替。
陵替信有由,好古无其人。
请看王侯墓,十树九无存。
谢公避地士,栖栖不遑宁。
时无戡乱才,干戈日相寻。
九原今不作,䀌然伤我心。
上书告县令,祭扫除淫昏。
碣石永其传,栽梧表其名。
同时文章家,颂咏费敷陈。
废兴如循环,旋复委荆榛。
荆榛易永久,百岁等须臾。
守令检文法,长年惟簿书。
一为高世谈,举俗笑其迂。
累累道路边,谁复贲斯墟。
朱君志好古,睹此兴长吁。
辑录匪求名,庶几能者须。
遗祠幸见复,废墓未应芜。
虽非令式载,允为名教图。
君其加勉㫋,慎毋忘厥初。
《怀古贻朱尧民》【明·史鉴】晋氏昔奔溃,中原乱如沸。区区广陵相,亦欲盗江介。不有顾元公,祸乱斯其殆。既成挥扇功,终定继牛位。盛德百世祀,胡为忽云废。古墓逼耕犁,荒祠杂妖厉。过者岂无人,谁能一留睇。遥遥千载间,哀哉日陵替。陵替信有由,好古无其人。请看王侯墓,十树九无存。谢公避地士,栖栖不遑宁。时无戡乱才,干戈日相寻。九原今不作,䀌然伤我心。上书告县令,祭扫除淫昏。碣石永其传,栽梧表其名。同时文章家,颂咏费敷陈。废兴如循环,旋复委荆榛。荆榛易永久,百岁等须臾。守令检文法,长年惟簿书。一为高世谈,举俗笑其迂。累累道路边,谁复贲斯墟。朱君志好古,睹此兴长吁。辑录匪求名,庶几能者须。遗祠幸见复,废墓未应芜。虽非令式载,允为名教图。君其加勉㫋,慎毋忘厥初。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9167c69bdf8c7a8287.html
一鹳鸟篇
鹳生雏,在祠宇。雄飞为求食,雌鸣相煦妪。
群雏日云长,离离半生羽。
客子升屋危,攀探巢雏去。鹳亡雏,鸣声悲。
飞上复飞下,似诉监州知。
监州民父母,仁民当见推。
闻声为咨询,知是宕子为。
立命笞宕子,送雏还故栖。鹳还雏,飞且惊。
引领复呼群,旋绕监州庭。
上感监州恩,下全父子情。
监州有惠政,外严中则仁。
遇物且能然,临民斯尽心。
诛彼暴恶徒,全此蚩蚩氓。
岂独鹳还雏,洋洋多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