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一烛:形容蜡烛。
从风:在风中。
奈何:无可奈何。
衾枕:夫妻间的床笫之事。
逐流波:随波逐流,无法把握。
不得:不能。
公然:公开地。
时泣:时常哭泣。
阑干:栏杆,这里指眼泪打湿了枕头。
恨更多:遗憾更深重。
- 翻译
- 一支蜡烛在风中摇曳,命运如何难以捉摸。
两年来,我们的床笫之欢如同流水般流逝。
- 鉴赏
此诗乃唐代诗人赵嘏所作,名为《悼亡二首(其一)》。诗中表现了诗人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一烛从风到奈何”,这里的“一烛”指的是夜晚的一点灯光,而“从风到”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常与迅速。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对逝者时日飞逝、难以挽留的哀伤。
“二年衾枕逐流波”,这句话则更进一步地强化了这种感觉。“二年”指的是两年的时间,而“衾枕”即是床头和枕头,意指生活中平凡而又亲切的部分。诗人感慨于日子如水般流逝,每一个夜晚都在无声中推移着。
“虽知不得公然泪”,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压抑。在古代社会,公开表示悲伤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恭或不合礼制,因此诗人只能在私下里流泪。这里所说的“不得公然泪”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时泣阑干恨更多”,这句则揭示了诗人的真实情感。每当到了可以抒发感情的时刻,诗人都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与哀愁,这种感觉如同积水难消,只能在无人的时候,在高阑干处偷偷落泪。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快速流逝与个人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和哀伤之情。这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也是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一种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台庭才子来款扉,典校初从天禄归。
已惭陋巷回玉趾,仍闻细雨沾綵衣。
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
直庐相望夜每阑,高阁遥临月时吐。
昔闻三入承明庐,今来重入中秘书。
校文复忝丞相属,博物更与张侯居。
新冠峨峨不变铁,旧泉脉脉犹在渠。
忽枉情人吐芳讯,临风不羡潘锦舒。
忆见青天霞未卷,吟玩瑶华不知晚。
自怜岂是风引舟,如何渐与蓬山远。
送郑判官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送张籍归江东
清泉浣尘缁,灵药释昏狂。
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
复令五彩姿,洁白归天常。
昔岁同讲道,青襟在师傍。
出处两相因,如彼衣与裳。
行行成此归,离我适咸阳。
失意未还家,马蹄尽四方。
访余咏新文,不倦道路长。
僮仆怀昔念,亦如还故乡。
相亲惜昼夜,寝息不异床。
犹将在远道,忽忽起思量。
黄金未为罍,无以挹酒浆。
所念俱贫贱,安得相发扬。
回车远归省,旧宅江南厢。
归乡非得意,但贵情义彰。
五月天气热,波涛毒于汤。
慎勿多饮酒,药膳愿自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
有川不得涉,有路不得行。
沈沈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错来干诸侯,石田废春耕。
虎戟卫重门,何因达中诚。
日月俱照辉,山川异阴晴。
如何百里间,开目不见明。
我今归故山,誓与草木并。
愿君去丘坂,长使道路平。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