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袁 郎 中 破 贼 后 经 剡 中 山 水 唐 /皇 甫 冉 武 库 分 帷 幄 ,儒 衣 事 鼓 鼙 。兵 连 越 徼 外 ,寇 尽 海 门 西 。节 比 全 疏 勒 ,功 当 雪 会 稽 。旌 旗 回 剡 岭 ,士 马 濯 耶 溪 。受 律 梅 初 发 ,班 师 草 未 齐 。行 看 佩 金 印 ,岂 得 访 丹 梯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班师(bān shī)的意思:指指挥官在战争中胜利后,率领部队返回原地。
丹梯(dān tī)的意思:指困难重重,艰险陡峭的路途。
鼓鼙(gǔ pí)的意思:指鼓声和鼓点,形容喧闹热闹的景象。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会稽(huì jī)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能够坚守正义,并且不为外界所动摇。
徼外(jiǎo wài)的意思:徘徊在外面,不敢进入。
金印(jīn yìn)的意思:指皇帝的印章,也泛指权力和地位。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岂得(qǐ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或者不能如愿以偿的意思。
儒衣(rú yī)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衣服,比喻儒家的思想和道德标准。
士马(shì mǎ)的意思:指军队中的士兵和马匹,也泛指军队。
受律(shòu lǜ)的意思: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约束。
疏勒(shū lè)的意思:形容疏松、稀疏。
帷幄(wéi wò)的意思:帷幄原指帝王在车驾上所用的帷幔,后来泛指权力的象征。成语“帷幄”则表示高高在上、掌握权力。
武库(wǔ kù)的意思:指军队或武器装备的存放地点,也可比喻知识丰富的人或机构。
行看(xíng kàn)的意思:观察行动,行为表现。
耶溪(yē xī)的意思:指突然发生的好事或者幸运的机会。
越徼(yuè jiǎo)的意思:指超越常人,高出众人之上。
- 翻译
- 武库中的帷幄被分配,读书人穿上战袍执掌鼓槌。
军队连绵越过边疆,敌寇全部清除到海门以西。
节度之策如同疏勒全境的治理,功劳足以洗雪会稽的耻辱。
旗帜在剡岭上飘扬,士兵和战马在耶溪中洗涤尘埃。
接受命令时梅花正绽放,班师归来时草木还未长齐。
即将佩戴上金色的印信,怎能再去寻找那登天的仙道。
- 注释
- 武库:古代储藏兵器的仓库。
帷幄:军帐, 比喻筹划决策。
儒衣:读书人的衣服,此处指文官。
鼓鼙:战鼓, 指军事行动。
越徼:越过边境。
海门:海上的门户, 指边防要地。
疏勒:古西域国名, 这里比喻边疆地区。
会稽:古地名, 这里代指过去的耻辱。
剡岭:浙江嵊州一带的山岭。
耶溪:浙江嵊州的溪流。
梅初发:梅花刚刚开放, 暗示春天或军事行动的开始。
班师:撤回军队。
金印:象征权力的金质印章。
丹梯:传说中的仙道之梯, 比喻升官之路。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军事行动后的胜利场景。开篇“武库分帷幄,儒衣事鼓鼙”两句,透露出战争的紧迫气氛,其中“武库分帷幄”可能指的是战备的部署,“儒衣事鼓鼙”则暗示了战争中的紧张与忙碌。随后的“兵连越徼外,寇尽海门西”表明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敌人被彻底击败。
接着,“节比全疏勒,功当雪会稽”两句,通过对节度和功绩的描写,展现了军队在战斗中的英勇和辉煌战果。"旌旗回剡岭,士马濯耶溪"则描绘了一幅凯旋的景象,旌旗飘扬,士兵与战马在山川间行进,显现出胜利的喜悦。
最后,“受律梅初发,班师草未齐”及“行看佩金印,岂得访丹梯”两句,则是一种对未来希望和期待的表达。其中“受律梅初发”可能指的是时序之转换,“班师草未齐”则是军队准备回营,但草地尚未整理完毕,透露出一丝急促与仓促的情状。而“行看佩金印,岂得访丹梯”则是在询问能否寻找到一种永恒的功业或成就,就像古代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一样。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胜利及其后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军事行动成功后的赞颂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丁煦洲先生索题某司马湖庄福隐图
占幽居、六桥东畔,天然柳港花坞。
书楼掩映窗三面,咫尺翠屏云聚。携胜侣。
算福地、仙乡最好诗人住。吟情漫与。
怕竹马迎来,金鱼挽定,未放使君去。
空中想,指点刘郎前度。盟鸥今在何许。
卅年影事匆匆过,谁访绿苔题句。清梦阻。
更那得、片帆吹到江南路。披图认取。
但栏角听莺,船唇载鹤,寻我旧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