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听 竹 枝 赠 李 侍 御 唐 /白 居 易 巴 童 巫 女 竹 枝 歌 ,懊 恼 何 人 怨 咽 多 。暂 听 遣 君 犹 怅 望 ,长 闻 教 我 复 如 何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懊恼(ào nǎo)的意思:指因为事情不如意、遭遇挫折或失望而感到烦恼和苦闷。
巴童(bā tóng)的意思:指小孩子的样子或行为像成人一样,成熟、稳重。
怅望(chàng w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忧愁。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闻教(wén ji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或传闻得到的教诲和教导。
巫女(wū nǚ)的意思:指迷信中的女巫,也可用来形容女子的巫术般的技能或手段。
怨咽(yuàn yān)的意思:形容怨恨咽不下,心中不平不满。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竹枝歌(zhú zhī gē)的意思:比喻才情出众,能够在艰苦环境中保持乐观情绪。
- 注释
- 巴童:指四川巴蜀地区的孩子们。
巫女:巫师或巫婆,这里指女性巫师。
竹枝歌:一种流行于四川等地的民歌,以竹枝为舞具,歌词多表达哀怨之情。
懊恼:烦恼,苦闷。
何人:谁,哪个人。
怨咽:悲怨的声音,形容哀怨之情。
遣君:这里的'遣'有让、使的意思,'遣君'即让你。
犹怅望:仍然感到惆怅失落。
长闻:常常听到。
教我:对我而言,使我。
- 翻译
- 山城的小孩和巫女唱着竹枝歌,让人烦恼的是为何有那么多的哀怨。
暂时听听让你心情还有点惆怅,如果常常听到这样的歌声我又该如何呢。
- 鉴赏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题为《听竹枝赠李侍御》。诗中的“巴童巫女”指的是古蜀地的巫女,以其歌舞著称,而“竹枝歌”则是流传于巴蜀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以竹管制成的笛子演奏,曲调优美动听。
诗人通过“懊恼何人怨咽多”一句,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苦闷。这里的“懊恼”意味着忧愁烦躁,“怨咽”则是怨恨不满的情绪,这些情感积聚在心中,如同呜咽般难以排解。
而“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音乐的依恋和渴望。尽管音乐带给他的是暂时的慰藉,但这种美好的瞬间却让他感到无比的留恋。他希望能够长久地聆听到这样的旋律,并且寻求从中获得教诲,找到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竹枝歌”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通过艺术来慰藉心灵、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汉宫春.借寓耕石山房
僻好岩居,倩猊薰石枕,蚁汎金船。
颠手似欺暮雪,特地争妍。
樵童解意,剪藤梢、疏出飞泉。
成逸致,邻家聱叟,打门来送蕉笺。
行乐须连上日,看簇蛾妆艳,衔凤灯圆。
长生亦自馀事,玩世当然。
耘花饲鹤,小经纶、常废宵眠。
谁并赠,西湖一曲,宋时宫月婵娟。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