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未饱霜浓过夏,水初收潦净于冬。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昼(bái zhòu)的意思:白天、日间
病夫(bìng fū)的意思:指体弱多病的人,也用来比喻软弱无能的人。
当意(dāng yì)的意思:指言行举止得当,合乎情理。
茯苓(fú líng)的意思:茯苓是一种中药材,指代坚韧、不屈的品质。
过夏(guò xià)的意思:指夏天过去了。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昏杂(hūn zá)的意思:形容混乱、杂乱无章的样子。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山阴(shān yīn)的意思:山的背阴面,指被遮蔽或被忽视的地方。
疏慵(shū yōng)的意思:指心情懒散,行动慢吞吞的状态。
天雨(tiān yù)的意思:指大雨滂沱,下得很大很猛。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移家(yí jiā)的意思:搬迁家庭住所
一事(yī shì)的意思:指做事没有任何成果,一无所获。
准拟(zhǔn nǐ)的意思:准备、计划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马思赞的《大尖山下最佳处》描绘了一幅山居隐逸的生活画面。首句“林泉何处养疏慵”,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疏慵"二字透露出其不拘小节、超脱世俗的心态。次句“准拟移家占一峰”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山中觅得一处静谧之地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木未饱霜浓过夏,水初收潦净于冬”,通过写树木经历霜寒和夏季雨水的洗礼,以及冬季水势消退的景象,展现了山间四季的变化,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观察。
“山阴白昼疑天雨,潮响黄昏杂寺钟”描绘了山间独特的景致,即使在白天,山色阴沉也会让人误以为下雨,而潮汐声在黄昏时分与寺庙钟声交织,增添了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诗人以“一事病夫犹当意,茯苓根护万年松”作结,表达了自己虽身为“病夫”,但对山中自然环境的呵护和欣赏,尤其是对茯苓根保护千年松树的想象,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适过宝奎寿居仁师出示王判院偈真隐老子走笔次韵
见了黄梅留一宿,此风久矣无人续。
相逢谁许问寒暄,个中且自龟藏六。
寿师严冷面如铁,背负真乘腰不折。
有时禅定出尘表,兀坐蒲团头满雪。
平生俗物不挂目,终日翻经聊自足。
不离当处常湛然,波澄倒影千山绿。
迩来邂逅文中虎,一幅水藤为下语。
我今欲赞没因由,只把茶瓯对赵州。
寄居庆汪中嘉尚书年登七秩会致语口号
鄮山鄞水百祥开,天祐神仙间世来。
剩喜千龄才七秩,更祈八座上三台。
箫韶声里翻红袖,衮绣光中釂玉杯。
每阅十期成再会,方瞳丹脸永如孩。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