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达穷(dá qióng)的意思:指达到极度贫困的境地。
都来(dōu lái)的意思:指人群或物品聚集在一起,形容非常热闹或拥挤。
和风(hé fēng)的意思:指温和、和善的风格或氛围。
迷悟(mí wù)的意思:指人在追求真理、理解问题时,由于思考不透彻或认识不清楚而感到困惑和迷茫。
明晦(míng huì)的意思:明亮和暗淡交替出现,形容事物的光明和阴暗相对。
千叠(qiān dié)的意思:形容纸张、布料等叠加成千上万层的样子。
松坞(sōng wù)的意思:指人心胸开阔,气度不凡。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万象(wà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无穷。
无明(wú míng)的意思:无明是佛教用语,意为无明状况或无知状态。
溪声(xī shēng)的意思:溪流中传来的声音,比喻清脆悦耳的声音。
一镜(yī jìng)的意思:指一瞥、一眼、一瞬间的时间。
只今(zhī jīn)的意思:此刻,现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居所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深邃的哲思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句“太虚终本无明晦”,开篇即点出宇宙本体的纯净与无垠,没有丝毫的昏暗或不明,寓意着世界的本质是清澈透明的。接着“万象都来一镜空”一句,将万物比作映照在空镜上的影像,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镜像般的完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松坞昼清人倚树,岩台秋好月和风”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居生活画面。白天,松林环绕的小丘上,人们悠闲地倚靠在树下,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夜晚,岩石台前,秋夜的美景与柔和的微风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总休计彼居迷悟,不必从予较达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身处迷雾还是领悟真理,都不必过于计较,因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充实。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最后一句“听彻溪声千叠响,只今道与太峰崇”以溪水的声音作为隐喻,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与追求。千层叠响的溪流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真实的语言,传达着对生命、宇宙以及自身存在的深刻理解。同时,“道与太峰崇”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道德、智慧及精神高度的向往与追求,将个人的修为提升至与崇高的山峰相媲美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后猛虎行
灌莽何萧萧,白日虎攫人。
谁谓虎攫人,壮士折其樊。嗟我乳虎,宁逢汝怒。
猛虎食我,不破我釜。铜牙伏机,公取其皮。
公取其皮,吏来择肉,倾我釜中糜。
哀哉负刍子,朝出暮不还。
有伥窥门中,闭门恐是虎而冠。
蒺藜喧喧作书寄猛虎,我归汝狸贫村牙齿已不完。
直?总督方观承奏报得雨
夜雨继以日,京兆报优覃。
大云势遍满,想必逮畿南。
越两日章至,普被春泽酣。
欣承益悚惕,敢曰有秋占。
因忆迩年来,齐豫每先沾。
乃延及都下,率成例事谈。
此番实先彼,望外幸何堪。
翻为齐豫望,佳音伫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