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首句“葵花已过菊花开”,以“葵花”与“菊花”的交替盛开,暗示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接着,“万里西风拂面来”一句,通过“西风”的描写,不仅勾勒出秋风的凛冽,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空间感,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股穿透万物的凉意。
“问字今朝几人至”,这一句转而关注于人文环境,似乎在询问或期待着来访者,体现了诗人对交流与知识分享的渴望。这里的“字”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字,也可能是来访者的姓名,隐含了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和珍视。
最后一句“细看屐齿破苍苔”,通过观察“屐齿”留下的痕迹,展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苍苔作为背景,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整句诗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还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独特视角和深邃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出上观音岩至东坞坪
画山难画云,绘水难绘声。
我从云中下,忽见略彴横。
石怒闯然立,水激无时平。
千折万折逆,七曲八曲并。
掀腾海潮沸,喷薄雄雷鸣。
而我踏涧石,缓逐流云行。
我前云徘徊,我后泉砰訇。
回瞻树已失,遥望途仍冥。
依依修竹竿,雨濯琅玕青。
竹间辟荆扉,塔院才三楹。
云收水亦远,我息僧来迎。
胡恕堂中丞听禅图
粤秀峰头妖雾横,先生到日欃枪平。
西子湖头秋月皎,先生去后烽烟扰。
一去一来何因缘,是有妙法非言诠。
心慈合造人间福,量大能超劫外天。
天台一万八千丈,飞仙往往凌风上。
忽从古德证三生,俯瞰尘寰空万象。
鱼山梵呗几由旬,白足历见宰官身。
手持龙节敷灵雨,活物岂数恒沙尘。
修罗不艺青莲火,小歇津梁参佛果。
根芽悟彻去来今,丹青妙写人天我。
我昔问绢之江涯,石梁曾访赤城霞。
披图愿附听经座,笑摘灵山一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