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阑净如拭,古灶寒不烟。
宿之用弥壮,渟则澄以鲜。
乡来观燎原,今也不复然。
激湍反其性,静则知其天。
娄藏满籯金,更聚百屋钱。
亡弓苦妄冀,去剑疑将还。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搏攫(bó jué)的意思:搏攫意为搏斗、争夺。
不理(bù lǐ)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不理睬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膏火(gāo huǒ)的意思:比喻财富或者资源的来源。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画船(huà chuán)的意思:比喻心中所想的事情已经完成或实现。
回阑(huí lán)的意思:回到原来的位置或状态。
激湍(jī t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猛烈。
吉祥(jí xiáng)的意思:吉祥指的是幸运、吉利的意思。
蕉鹿(jiāo lù)的意思:蕉鹿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物的称赞,表示非常好、非常棒。
燎原(liáo yuán)的意思:燎原是一个四字成语,表示火势猛烈,迅速蔓延。比喻势力蔓延,迅速扩大。
寥泬(liáo jué)的意思:形容极少或非常稀少。
渺茫(miǎo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确定,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目标。
目前(mù qián)的意思:指现在、当前的时刻或状态。
山黛(shān dài)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景色优美。
水花(shuǐ huā)的意思:指水中溅起的花样状的水花,比喻事物的变化、发展或变化的情况。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土中(tǔ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在土地中间,形容平凡、普通。
乌鸢(wū yuān)的意思:形容人的外貌或行为与其内在品质不相符。
先后(xiān hòu)的意思:先后指顺序、前后次序。
襄陵(xiāng líng)的意思:指为了保护自己而向强者投降,主动让步以求自保。
乡来(xiāng lái)的意思:指人们从乡下来到城市或外地。
倚楹(yǐ yíng)的意思:指倚靠在柱子旁边,形容人懒散、无所事事。
营营(yíng yíng)的意思:形容事物充满活力、繁忙、忙碌的样子。
用智(yòng zhì)的意思:运用智慧、智力来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
悠然(yōu rán)的意思:悠然指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无所牵挂。
虞芮(yú ruì)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动人。
渊渊(yuān yuān)的意思:形容水深或深远。
原隰(yuán xí)的意思:原始的泥土,比喻本质纯朴、未经污染的品质。
智烛(zhì zhú)的意思:智慧如明灯一般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烛天(zhú tiān)的意思:形容光明照耀天空,非常明亮。
这首诗《止止阁》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首句“回阑净如拭,古灶寒不烟”,以干净的回廊和冰冷的古灶起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喧嚣的疏离。
接着,“宿之用弥壮,渟则澄以鲜”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壮丽景象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清澈明净状态的欣赏。
“乡来矜襄陵,今焉碧渊渊。乡来观燎原,今也不复然”四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将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深邃、过去的热烈与现在的平静进行了鲜明的对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激湍反其性,静则知其天”两句,通过水流的动态与静态对比,寓意人生的起伏与平静,强调了内在本质的重要性。
“抑炎弗用智,智烛天地先”两句,借火的燃烧与熄灭,表达了对智慧的思考,认为真正的智慧应该超越表面的智巧,触及宇宙的本质。
“悠然百不理,复檐飞画船”两句,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诗人仿佛在远离尘世的画船上,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接下来的几句“拍阑抚寥泬,倚楹鉴清涟。山黛渺茫绿,水花先后妍。原隰烟雨时,万变了目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变化的接纳。
“汎观尘土中,搏攫如乌鸢。娄藏满籯金,更聚百屋钱”两句,通过对比尘世的忙碌与财富的积累,与前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与内心宁静的反思。
“亡弓苦妄冀,去剑疑将还”两句,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失去事物的无奈与对归来的期待,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拟分芭蕉鹿,去馌虞芮田”两句,通过想象中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营营复营营,万绪膏火煎。何如歌吉祥,亹亹乐者全”两句,总结了前文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忙碌与烦恼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平和、快乐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东行望泰山,了了青芙蓉。
惊翻碧海色,飞落徂徕松。
渐近灭翠霭,未到闻清钟。
摄衣更攀陟,旷然开心胸。
幽花炫日月,异草迷春冬。
俯视小天下,知为众山宗。
不识何年代,盛典来登封。
玉检金泥函,瑞气罗千重。
七十二君迹,风吹杳无踪。
淳浇久已判,举手将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