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笙》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理 笙 唐 /卓 英 英 频 倚 银 屏 理 凤 笙 ,调 中 幽 意 起 春 情 。因 思 往 事 成 惆 怅 ,不 得 缑 山 和 一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春情(chūn qíng)的意思:指对爱情、恋爱的美好感受和憧憬之情。
调中(diào zhōng)的意思:调和、调解双方的矛盾冲突。
凤笙(fèng shēng)的意思:指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器乐中的一种竹笛,也用于比喻音乐美妙悠扬或者形容声音高亢激昂。
缑山(gōu shān)的意思:指人们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和一(hé yī)的意思:和谐一致、协调统一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银屏(yín píng)的意思:指用来投射影像的银幕或屏风。也用来比喻以文艺方式展示的事物。
幽意(yōu yì)的意思:幽深的情感和意义
- 注释
- 频:常常。
倚:靠着。
银屏:银色的屏风。
理:整理。
凤笙:古代的一种乐器。
调中:曲调中。
幽意:深沉的情感。
起:引发。
春情:春天的情感。
因思:因为想起。
往事:过去的经历。
成:变得。
惆怅:忧郁、伤感。
不得:无法。
缑山: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和一声:回应一声。
- 翻译
- 常常靠在银色的屏风旁,弹奏着凤笙,曲调中流露出春天的情怀。
思绪飘向过去的时光,心中充满惆怅,却无法得到缑山仙子的回应一声应和。
-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开篇“频倚银屏理凤笙,调中幽意起春情。”描绘了一位女子常常倚靠在装饰精致的银制屏风前,手执凤头琴(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在这个静谧的空间里,她通过琴声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正值春天,这时节万物复苏,自然景象也激起了她对春天的特别情怀。
接下来的“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则透露出了诗人心中的哀伤。她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时,不由得生出深深的忧郁。这里的“不得缑山”可能指的是无法与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共同度过时光,“和一声”则是想要发出和谐的声音,共享这份情感,但却无从实现,只能在心中默念。
整首诗通过对琴音、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往事的追思,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是一首抒情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