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春望有作·其八》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秣陵春望有作(其八)》中的一节。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句“登台休更怆寒烟”,诗人登上高台,面对着寒烟缭绕的景象,内心不禁涌起了一股悲凉之情。这里的“寒烟”不仅指自然界的烟雾,也暗喻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冷寂与萧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第二句“岂有山河与赫连”,诗人接着提出疑问,似乎在质疑历史的变迁是否真的能改变什么。这里“山河”象征国家的领土和江山,“赫连”则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强大的势力或人物,暗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循环往复的无奈感。
第三句“闻道燕支黄叶早”,诗人转而描述了眼前的自然景象——燕支山上的黄叶提前凋零。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借以抒发个人情感的隐喻。黄叶的早落,象征着时光的匆匆流逝,以及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行人归及未秋天”,诗人想象着远方的旅人,在秋天真正到来之前,能够平安归来。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关切,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同时,它也蕴含了对现实动荡不安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和平稳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兴衰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深切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