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其石程,焚其侈淫。视于丁宁,筈羽不饮。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牙(bó yá)的意思:指忠诚友爱的朋友,也用来形容音乐家之间的深厚友谊。
不怿(bù yì)的意思:不满意、不愿意
帝命(dì mìng)的意思:指皇帝的命令或旨意,也可指上天的旨意。
丁宁(dīng n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沉静、安定,不轻易动摇。
垓埏(gāi shān)的意思:形容土地广阔、辽阔无垠。
皋皋(gāo gāo)的意思:指青草茂盛的样子,形容景色美丽、生机勃勃。
告成(gào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或事情得以完成、达到目标。
弓韬(gōng tāo)的意思:指用弓箭进行战争,比喻用兵策略。
将臣(jiāng chén)的意思:指效忠于君主的忠臣。
孔武(kǒng wǔ)的意思:指武力强盛,勇猛无比。
命将(mìng jiāng)的意思:命运将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曲阿(qǔ ā)的意思:指人言谈或行为虚伪、阴险。
如上(rú shàng)的意思:如同上面所说的,就像前面所述的。
上命(shàng mìng)的意思:指命运的安排或安排的任务。
誓师(shì shī)的意思:立下师徒之间的誓言,表示师徒关系的确立和决心
我师(wǒ shī)的意思:指自己的老师或师长。
我人(wǒ rén)的意思:指自己的人或亲近的人。
以及(yǐ jí)的意思:以及表示“和”、“以及”、“还有”,用于列举事物,表示并列关系。
以不(yǐ bù)的意思:以某种情况为例子,对其他情况作出规范或警示。
豫章(yù zhāng)的意思:指心情舒畅、愉快。
于征(yú zhēng)的意思:指出征、战争、攻打等行动。
- 鉴赏
这首诗《宋铙歌鼓吹曲(其九)》由宋代诗人谢翱所作,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宏大场面和胜利后的庄严仪式。诗中充满了对帝王命令的忠诚与执行的决心,以及对敌人的彻底征服与对胜利的庆祝。
首先,“帝命将臣,誓师于征”,开篇即描绘了帝王下达征伐命令,将军们在出征前立下誓言的场景,体现了军令的严肃性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
接着,“伯牙于庭,曰无刘我人”,引用了伯牙弹琴的故事,象征着军队在出征前的庄重宣誓,承诺不伤害无辜百姓,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纪律与道德约束。
“曲阿惟唐,以及豫章”、“孽于南国,楚粤是疆”,描述了战争的范围和目标,从江南的曲阿到豫章,再到南方的楚粤地区,显示出战争的广泛性和侵略性。
“我师孔武,聿禽其王”,强调了军队的强大和最终目标——擒获敌方国王,象征着战争的最终胜利。
“始怒皋皋,将臣不怿”,表现了军队在出征前的愤怒与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将领们对胜利的渴望。
“曰如上命,即起予疾”,表达了即使身体不适,也要遵从帝王命令出征的决心,体现了军人的牺牲精神。
“弓韬于衣,刃以不血”,说明了军队在出征时的装备准备,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能够避免流血。
“收其石程,焚其侈淫”,意味着征服敌人后,收集敌人的财物,销毁奢侈的生活用品,体现了对财富的合理分配和对奢华生活的否定。
“视于丁宁,筈羽不饮”,强调了军队在征服后对敌人的尊重,不侵犯敌人的生命和财产,体现了文明军队的道德准则。
“取其镈磬,以献于京”,表示将敌人的乐器作为战利品带回京城,象征着胜利的荣耀和文化传承。
“于庙告成,垓埏既平”,最后描绘了在神庙前宣告战争胜利,平定四方的景象,体现了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国家统一的庆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壮阔,以及胜利后对和平与文化的追求,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