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堵(ē dǔ)的意思:指人对权势者或有势力的人表示恭敬、顺从。
不怪(bù guài)的意思:不怪指责或责怪。
参军(cān jūn)的意思:指参加军队,成为军人。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方奇(fāng qí)的意思:指人的才能或品质出众、与众不同。
飞鸿(fēi hóng)的意思:指雄鹰飞翔的姿态,形容才华出众、志向远大的人。
佛种(fó zhǒng)的意思:指人的品性像佛一样善良纯洁,也可指人的性格善良纯朴。
散送(sàn sòng)的意思:指分散送出或分发。
天公(tiān gōng)的意思:指自然界的力量或自然规律。
有功(yǒu gōng)的意思:指有所作为或有所贡献而受到赞扬或奖励。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中散(zhōng sàn)的意思:指被散发或分散到中间位置,形容势力、力量等被削弱或分散。
- 注释
- 嗔:责怪,嗔怒。
昏埃:尘埃,暗指视线不清。
参军:古代官职,这里代指谈论者。
瞎马:比喻无目的或迷失方向的事物。
中散:古代官职,这里指悠闲自在的人。
篱令恶:在篱笆旁感到厌烦。
损读:通过困难的阅读来提升理解。
九恼:泛指各种烦恼。
佛种:佛教中指内在的佛性。
- 翻译
- 老天爷似乎责怪我眼睛太明亮,故意在眼前布满尘埃。
我不怪参军谈论瞎马的故事,只因它妨碍了我像中散那样送飞鸿的雅兴。
让我在篱笆旁感受厌恶,这或许能激发我更深刻的阅读体验,必定有所收获。
九种烦恼自古以来就是佛性的种子,终将如同那部经典《圆通经》所示,达到彻悟。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目疾》,出自宋代诗人王洋之手。诗中表达了诗人因眼病而对世事的感慨和哲学思考。
"天公嗔我眼长白,故著昏埃阿堵中。"
这里诗人以天公对自己的惩罚来比喻自己的眼睛长期受疾,这种疾病导致视线不清,如同被尘埃遮蔽一般,被困在了黑暗之中。这两句通过天公的“嗔”字,传达了一种宿命论和无奈情绪。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诗人并没有责怪古代名将赵云(号称“参军”)眼盲讨论瞎马之事,只是感慨自己的病痛影响了内心的宁静,无法安然地观赏和品味那些如同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鹄。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渴望与不易实现的哀叹。
"著篱令恶谁能对,损读方奇定有功。"
此处“著篱”可能指的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懑,但又觉得这无济于事;“令恶”则是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平。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真正理解他呢?而“损读方奇定有功”表达了即使是在阅读和写作中寻求解脱,但也只是暂时的安慰。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證圆通。"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佛法寻求心灵的平静和解脱,他认为世间的烦恼(九恼)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所探讨的课题,而通过修习佛法可以达到内心的圆融与自由。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洋对个人疾病的感受,而且也透露出他对生命、宇宙以及个人命运的一种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