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门一闭后,开日定知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庵庐(ān lú)的意思:指佛寺和道观等宗教场所,也用来比喻住所或居所。
村墟(cūn xū)的意思:指小村庄、小乡镇。也用来比喻局限狭小、闭塞落后的地方。
地狱(dì yù)的意思:地狱是指佛教和道教中的一种概念,意指罪恶的人在死后所要受到的惩罚和痛苦。引申为极度痛苦的境地或环境。
荒外(huāng wài)的意思:指远离人烟、荒凉贫瘠的地方。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丘荒(qiū huāng)的意思:形容农田荒芜,丘陵地带不适宜耕种。
泉门(quán mén)的意思:指高山深处的泉水,比喻人才出自普通家庭。
天堂(tiān táng)的意思:指极乐世界,也用来比喻极度幸福的境地。
心中(xīn zhōng)的意思:心中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或信念。
一种(yī zhǒng)的意思:表示某种事物或情况的特定类型,强调事物或情况的独特性或特殊性。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的《回波乐》中的第十七首。诗中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生死、轮回与恐惧的思考。
首句“不虑天堂远”,诗人开篇便表达了对死后世界的无畏态度,认为天堂虽远,却无需忧虑。接着,“非愁地狱虚”进一步强调了对地狱的淡然,即使地狱看似空虚,也不应产生恐惧。这两句通过对比天堂与地狱,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终点的超脱态度。
“心中一种惧,唯怕土庵庐。”诗人转而探讨内心的恐惧,指出这种恐惧并非源自外界的天堂或地狱,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未知和对死后居所的担忧。这里的“土庵庐”可能象征着简陋的墓地或灵魂栖息之所,暗示了诗人对死后生活的某种不安。
接下来的两句“迥静丘荒外,寂寂远村墟。”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寂静荒凉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对死亡的孤独感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强化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惜。
最后,“泉门一闭后,开日定知无。”诗人以“泉门”比喻死亡之门,形象地表达了死亡的不可逆转性。在死亡之后,无论是希望还是期待,都将永远无法实现。“开日定知无”则直接点明了死亡的最终结局,即一切希望与期待都将化为泡影,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必然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轮回与恐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对死亡的超然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感受诗人情感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曼卿冬直因以勉赠
八舍严周卫,千门肃汉闺。
金胥催递宿,玉羽伴归栖。
禁树惊寒敛,仙云拂夜低。
星河紫墙外,霜月碧城西。
汲字纷难整,钧音恍易迷。
有人歌白雪,此曲妙清溪。
文献初登亮,君王益徇齐。
因知函鼎器,那复久烹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