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贮暮寒,人立秋声里。
山水而有灵,亦忆越王否?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立秋(lì qiū)的意思: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结束,秋季开始。
落荒(luò huāng)的意思:形容事情突然中断或无法继续进行。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人立(rén lì)的意思:指人站立的姿势,也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直立,意味着人的威严和坚定。
日落(rì luò)的意思:日落,太阳从地平线下降,天色渐暗的现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衰落、结束或消亡。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时出(shí chū)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在特定的时候出现或发生。
石门(shí mén)的意思:指固执不改变的态度或观点。
衰草(shuāi cǎo)的意思:指衰弱无力的人或事物。
颓基(tuí jī)的意思:指基础不牢固、摇摇欲坠。
王城(wáng chéng)的意思:指帝王所居住和统治的城池,也泛指权力中心。
云起(yún qǐ)的意思:形容事物突然出现或发生。
珠江(zhū jiāng)的意思:指珠江,是中国南方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广东省的母亲河。
这首清代杨琅树的《越王城》描绘了一幅寂静而苍凉的古城景象。"寂寂越王城"开篇即以静谧的气氛笼罩全诗,暗示了古城的历史沉淀和无人问津的孤独。"日落荒云起",通过日落和升起的荒云,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暗示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沧桑。
"城中贮暮寒,人立秋声里",进一步刻画了傍晚时分的寒冷和秋风中的孤寂,人的存在更显得微小而无助。接下来的"衰草封颓基,残烟连断垝",通过衰败的草丛和残破的遗迹,描绘了古城的衰败和遗迹斑驳,让人想象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对比。
最后两句"石门汉时出,珠江越国水",借石门和珠江的历史痕迹,表达了对古代越王及其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山水是否还记得那段历史的疑问。整首诗以景抒情,寓言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沉思。
东湖水落秋向分,湖上青山御白云。
诛茅选胜宋公子,萧洒芙渠出清泚。
爱看白云湖上眠,春花秋月自年年。
人云真率竟两忘,定谁为主云为庄。
主人朝耕还暮读,白云只就檐端宿。
扶摇昨夜拉行雨,云归汗漫□无语。
主人欲问云掉头,管城既邈鸿蒙愁。
至理谁将合大和,风愆雨伏君谓何。
安得同君弟与兄,共乘肤寸游太清。
旱则与雨潦则止,丰亨九土含灵喜。
云归云归湖上秋,还逢弟劝与兄酬。
人生舒卷在合意,贵富何必曾封侯。
泽国秋飙海色鲜,飞腾无计只颓然。
双栖入夜遮烟独,半影拖花写雪偏。
衣袒右肩慵梵客,柳生左肘任皇天。
可怜独剩沧溟气,乞与昂藏步榻边。
本朝花鸟谁高格,林良者仲吕纪伯。
矮人信耳辄观场,只晓徐熙与崔白。
崔徐一纸价百金,风韵稍让吕与林。
即如此图王鹅亭,云是剡溪雪夜人。
雁儿一扫六十只,何只不落青天云。
沙黄芦白喜相逐,逸者飞鸣劳者宿。
不须彭蠡泛扁舟,彭蠡湖今在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