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追 和 东 坡 题 李 亮 功 归 来 图 宋 /黄 庭 坚 今 人 常 恨 古 人 少 ,今 得 见 之 谁 谓 无 。欲 学 渊 明 归 作 赋 ,先 烦 摩 诘 画 成 图 。小 池 已 筑 鱼 千 里 ,隙 地 仍 栽 芋 百 区 。朝 市 山 林 俱 有 累 ,不 居 京 洛 不 江 湖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居(bù jū)的意思:不停留、不久留、不停宿
朝市(cháo shì)的意思:指早晨的市场,也泛指热闹的市集。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今人(jīn rén)的意思:指现在的人,也可指当代人。
京洛(jīng luò)的意思:指京都和洛阳两个古代重要的都城。
摩诘(mó jié)的意思:摩诘是一个佛教词语,指的是修行者通过苦行和修炼来摧毁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鱼千里(yú qiān lǐ)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能够超越常规、突破限制,具有非凡的能力或表现。
- 翻译
- 现代人常常遗憾古人见识少,如今能亲眼见到古人作品,怎能说没有呢。
想要学习陶渊明归隐后写文章,首先要请王维画出那样的画面。
小小的池塘已经建好,足以容纳千里的游鱼,空闲的土地上还种植了上百块芋田。
无论是都市还是山林都有束缚,若不住在京城洛阳也不入江湖之中。
- 注释
- 今人:现代人。
常:常常。
恨:遗憾。
古人:古代的人。
少:见识少。
得:能够。
见:见到。
之:指代古人作品。
谁谓:怎能说。
无:没有。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归:归隐。
作赋:写文章。
摩诘:王维(唐朝诗人,字摩诘)。
画成图:画出相应的画面。
小池:小池塘。
已:已经。
筑:建造。
鱼千里:足以容纳千里的游鱼。
隙地:空闲的土地。
栽:种植。
芋百区:上百块芋田。
朝市:都市。
山林:山野。
俱:都。
累:束缚。
不居:不住。
京洛:京城洛阳。
江湖:泛指四处漂泊的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通过对李亮功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今人常恨古人少”揭示了现代人对古人生活简朴、超脱世俗的羡慕,接着“今得见之谁谓无”暗示眼前就有这样的人,令人感叹不已。
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出想要效仿其归隐田园的心愿,“欲学渊明归作赋”表明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而“先烦摩诘画成图”则借用了唐代画家王维(字摩诘)的画技,暗示李亮功的生活如画般美好,富有诗意。
“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具体描绘了归隐后的田园景象,池塘广阔,鱼儿游弋,土地虽小却种植着大片的芋头,显示出生活的富足与宁静。最后两句“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诗人感慨无论在尘世还是山林,都难以摆脱俗务的牵累,只有真正远离京都洛阳和江湖纷争,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赞美李亮功的归隐生活,寄寓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黄庭坚诗歌中常见的山水田园情结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