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眠毡睡身皆稳,刀割香涂佛岂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日 老 住 九 座 山 宋 /刘 克 庄 瓶 锡 飞 来 方 款 曲 ,旛 华 迎 去 倏 分 离 。草 虑 毡 睡 身 皆 稳 ,刀 割 香 涂 佛 岂 知 。守 土 亲 为 大 檀 越 ,开 山 留 下 废 砧 基 。直 须 金 碧 千 间 了 ,却 访 溪 庵 亦 未 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幡华(fān huá)的意思:指华丽、繁华的景象。
分离(fēn lí)的意思:指人或物之间的分开或分散。
金碧(jīn bì)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壮观,光彩照人。
开山(kāi shān)的意思:指开辟山势,也泛指开辟或创建事业。
款曲(kuǎn qū)的意思:指音乐、曲调或艺术作品的风格、调子、音节等优美动听,给人以愉悦、舒适的感觉。
来方(lái fāng)的意思:来自某个方向或地方。
留下(liú xià)的意思:停留在某个地方,不离开。
瓶锡(píng xī)的意思:形容言辞谦虚和稳重,不轻易发表意见。
守土(shǒu tǔ)的意思:守卫自己的土地,保卫家园。
檀越(tán yuè)的意思:指有德行高尚、善良慷慨的人。
锡飞(xī fēi)的意思:形容物品质量极为精美,工艺非常高超。
砧基(zhēn jī)的意思:砧基是一个比喻,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的基础非常稳固,能够支撑起其他方面的发展。
直须(zhí xū)的意思:直接需要;必须
- 注释
- 款曲:曲折的样子,形容飞行路径不直。
幡华:佛教中的法器,这里指幡花。
檀越:佛教用语,指施主或捐赠者。
砧基:石砧的基础,古代用来磨刀具的地方。
- 翻译
- 锡瓶飞来才显得曲折,幡花迎接却又迅速离去。
草丛中安然入睡,身体安稳,即使刀割香涂在佛像上,佛又怎能知晓。
守护土地的人亲自成为大施主,开山建寺后留下废弃的石砧基础。
应当建成金碧辉煌的千间寺庙,那时再去探访溪边的小庵也不算晚。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送日老住九座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瓶锡飞来方款曲”一句,运用了动态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似乎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锅炉熔炼金属的声音,而“幡华迎去倏分离”,则是对友人离开时的情景描绘,其中“幡”可能指的是装饰性的旗帜,“倏”字表达了一种突然、迅速的动作,传递出一种急迫和仓促感。
接下来的两句“草眠毡睡身皆稳,刀割香涂佛岂知”,则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借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而“刀割香涂佛”一句,则可能是比喻,用以形容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守土亲为大檀越,开山留下废砧基”,诗人在这里通过对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守护与改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守土”、“开山”等词语,都暗示着一种深厚的情感投入,而“废砧基”则是对往昔时光留下的遗迹的一种怀念。
最后两句“直须金碧千间了,卻訪溪庵亦未迟”,诗人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急切的心情。这里的“金碧千间”可能是对未来生活环境的期待,而“却访溪庵亦未迟”则表示即使在匆忙中,也没有忘记要去拜访那座溪边的小庙,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