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何代寺,花木尚馀芬。
僧老艺松竹,鹤闲眠洞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大林寺,环境清幽,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中花木繁茂、松竹苍翠、鹤闲云淡的景象,以及石苔湿润、泉水潺潺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大林何代寺,花木尚馀芬。” 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仿佛在探寻历史的痕迹,同时点明了寺中花木依旧散发着香气,暗示着这里曾是繁华之地,如今依然保留着往日的生机与美丽。
“僧老艺松竹,鹤闲眠洞云。” 描述了寺内僧侣与鹤的生活状态,老僧熟练地修剪松竹,鹤则悠闲地在云雾缭绕的山洞中休息。这一画面既体现了僧侣修行的宁静与和谐,也表现了自然界的平和与自由。
“石苔微雨滑,泉涧细流分。” 细腻地描绘了雨后石苔的湿润感和泉水从山涧缓缓流过的场景,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大林寺的静谧与清幽。
“天外猿声断,寂寥几客闻。” 最后两句以猿声的断绝,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只有少数访客能够感受到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空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大林寺独特的魅力和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生活的深刻感悟。
当年苏小,家住苕溪尾。
一棹采莲归,悄羞得、鸳鸯飞避。
苹洲蓼岸,花脸两难分,崖半倚。
风乍起。
荡漾烟光里。
平生强项,未肯轻鱼水。
溪上偶相逢,这一段、风情怎已。
纫兰解佩,不负有情人,金尊侧,罗帐底。
占尽人间美。
塞鸿难托。
奈云深雾阔,水遥山邈。
感两情、浑若连环,念恩爱厚深,利名浮薄。
便好归来,怎禁得、许多萧索。
免恹恹瘦减,漫滞寝饘,枉费汤药。
伊心料应未若。
对香消兽吻,月转楼角。
凭便是、铁石心肠,有当日盟言,怎忍辜却。
冶叶倡条,尚自得、连枝双萼。
不成将、异葩艳卉,便教谢落。
梅信初回暖,风棱犹壮寒。
禾稼响圭璧,帘旌隐琅玕。
门外群山尚满,窗前数片馀残。
冻成潜有鱼翻。
东风渐生澜。
杖策扶半醉,燕寝有馀欢。
儿童自捧,皑皑调蜜盈盘。
兆丰穰和气,来呈美瑞,莫同轻薄飞絮看。
征车将动,愁不成歌,对颦翠叶。
静掩兰房,香铺卧鸭烟罢唼。
别后羞看霓裳,更把筝休轧。
频数更筹,乍寒孤枕偏怯。
尝为霜髭,弄纤纤、向人轻镊。
旧词新句,幽窗时时并阅。
药饵衣衾,愁顿放、一番行箧。
朝晚归家,又烦春笋重叠。
星桥夜度,火树宵开,灯月光交射。
翠檐铜瓦。
相辉映、隐隐绛霞飘下。
风流艳雅。
向柳陌、纤纤共把。
筵宴时、频酌香醪,宝鸭喷沈麝。
已是欢娱尽夜。
对芳时堪画,条倡叶冶。
鸳灯诗帕。
嬉游看、到处骤轮驰马。
十千换也。
惟好事、寸心难谢。
听九衢、三市行歌,到晓钟才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