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雨叹十解·其九》
《秋雨叹十解·其九》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似雾如尘有却无,须臾密密疏疏

忽忘九月霜晓唤作濛濛二月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忽忘(hū wàng)的意思:忽视或忘记某件事情或某个人。

唤作(huàn zuò)的意思:指某物或某人被称为另外一种事物或另外一个人。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密密(mì mì)的意思:密密,表示非常密集、非常多的意思。

疏疏(shū shū)的意思:稀疏、不密集;不紧密、不严密。

霜晓(shuāng xiǎo)的意思:指天气寒冷,露水凝结成霜,清晨时分的景象。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有却(yǒu què)的意思:既有,又缺少;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

月初(yuè chū)的意思:指一个月的开始或开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的细雨,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雨的变化无常。"似雾如尘有却无"形象地表达了秋雨的轻柔与飘渺,它既像薄雾又像轻尘,但却难以捉摸,既有实质又带有虚幻之感。这场秋雨时密时疏,给人以忽聚忽散的感觉。

诗中"须臾密密复疏疏"一句,更进一步描绘了秋雨变化无常的情景。"须臾"意味着极短暂的时间,而这短暂的时间里,雨水竟从紧密到稀疏再变换,表现出自然界中雨的不可预测性。

接着诗人通过"忽忘九月清霜晓"一句,引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象——清冷的霜露。这里的"忽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淡漠,同时也突显了秋雨给人的意外与惊喜。

最后一句"唤作濛濛二月初"则是将秋雨的情景比喻为春天二月的细雨。"濛濛"形容的是雨水连绵不断的样子,这里通过将秋雨比作春雨,增添了一种对时光流转的感伤和怀旧情愫。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的精妙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万物变迁的深沉感慨。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早秋夜坐

万星都让月,势不并光芒。

尘陌闻钟静,风庭洒顶凉。

明河西落野,飞露下沾裳。

但息人间累,仙乡不离房。

(0)

落花行

东风吹花花作团,美人脉脉凭阑干。

倦投红筵逐舞凤,故寻翠袖萦钗鸾。

去年送别城南道,城南飞花映芳草。

关河万里人未归,风雨一番春又老。

抱愁无语还空闺,拂钗揽袖香依依。

绿阴锁窗蝶影断,空枝吊月鹃声悲。

青春不复回,游子不顾期。

美人掩泪长相思,恨身不似花能飞。

花飞终恨沾尘泥,安能与花飞去阳关西。

(0)

送徐检校之浙省并简前政王正善

皇朝树藩垣,江浙天下最。

岂惟财赋强,政体亦宏大。

群僚极高选,吉士多蔼蔼。

赞参每从容,句检尤倚赖。

徐卿世名家,践历振风裁。

运筹佐漕挽,遗声满吴会。

今兹缀班行,深意良有在。

更张化弦新,洗目盛除拜。

眷怀东南逼,明见万里外。

元宰回北辕,贪墨亦狼狈。

终然公论白,少觉众心快。

谁当进良谟,清静抚彫瘵。

诸公正虚左,愿言亟行迈。

王公山阴裔,前政民所爱。

一时欣接武,二妙实同载。

我生一何幸,识君向蒸代。

与王迩乡井,而不共倾盖。

相知十五年,未面已如对。

因之道怀思,望望久相待。

后日都城南,春朝及王会。

(0)

秋夜效梁简文宫体二首·其一

无奈良夜永,起登楼上头。

鹊翻金殿宿,萤近玉阶流。

梧桐老叶恨,芙蓉新蕊愁。

婕妤团扇上,那得不惊秋。

(0)

扬州别斡克庄佥宪

红日东生绿雾收,海风吹客到扬州。

露分仙掌金盘冷,香动琼花玉树秋。

使者乘骢开大府,仙人骑鹤醉高楼。

朝来别我垂杨岸,珂佩如云簇水头。

(0)

雪夜访戴图

雪夜操舟童仆劳,偶然归去便称豪。

若为返棹成佳趣,转忆当时不出高。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