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水(bái shuǐ)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杂质或添加物的纯净水,也比喻纯洁无暇的品质或人。
餐霞(cān xiá)的意思:指在高山之上吃饭,形容人居高临下,享受高尚的待遇。
恻怆(cè chuàng)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样子。
潺湲(chán y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轻柔、细腻。
长叹(cháng tàn)的意思:长时间地叹息、叹气,表示悲伤、失望或无奈的心情。
怆心(chuàng xīn)的意思:形容内心悲伤、痛苦的感觉。
海裔(hǎi yì)的意思:指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后代,也可指海外华人。
寒流(hán liú)的意思:
[释义]
(1) (名)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
(2) (名)指寒潮。〈外〉日语。
[构成]
偏正式:寒(流
[例句]
寒流已过去。(作主语)
[反义]
暖流枯桑(kū sāng)的意思:形容事物荒凉、凋零。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暮色(mù sè)的意思:指天色渐暗,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用来比喻事物接近结束或走向衰落的状态。
飒飒(sà sà)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摩擦声等清脆而响亮的声音。
散发(sàn fà)的意思:散发指事物散布出去,散发出来。
朔雁(shuò yàn)的意思:指北方的候鸟,特指朔方地区过冬的大雁。
天秋(tiān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天气清凉宜人,意为天空的秋天。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远游(yuǎn yóu)的意思:远离家乡、远离熟悉的环境去旅行或游历。
越燕(yuè yàn)的意思:离开故乡,远走他乡
- 注释
- 餐霞:指不入仕且与世俗不合之人。
散发,乱发纷披。
朔雁句:朔,刘本、朱本俱作胡。
雁,敦煌残卷作鸿。
海裔,海边。
越燕句:王本注:“越燕,今之紫燕。
”句亦含悲。
飒(sà)飒风卷沙,茫茫雾萦(yíng)洲。
潺湲:《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
”王逸注:“潺湲,流貌 。
”
蘅兰句:蘅,杜蘅。
- 翻译
- 远游归来,回到故山,散发卧壑吞食霞气。
山里寒蝉在枯桑枝上号叫,这才知道已经是秋天了。
北方的大雁告别了海滨,南方的燕子辞别了江楼,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
飒飒秋风卷起沙瀑,苍苍茫茫的沙雾笼罩江洲。
黄云漫天,暮色苍莽,江中白水扬起寒流。
心中恻怆之情油然而生,泪水如涌泉潺湲不尽。
山里蘅草兰花已经萧瑟凋零,为此长叹不已,令人哀愁不尽。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并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首句“餐霞卧旧壑”将诗人的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散发谢远游”则透露了诗人不再追求外在世界的喧嚣,而是选择归隐山林之中。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中,山蝉鸣叫于枯桑之上,使诗人意识到时节的变迁,这里的“始复知天秋”表明了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悟。
接下来的“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则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远处的大雁与诗人告别,而越地的燕子也在江边的楼阁中与诗人道了别,这些都是对遥远朋友的思念和不舍。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通过风卷沙土、雾气笼罩山洲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使人感到秋天的凉意与孤独感。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则是对景色的描写,黄昏时分的云彩和河水中的寒流,都在强调秋日的冷清与淡远。
诗尾两句“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哀与不尽的泪水,这种情感是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深处的思念交织而成。
最后,“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中的蘅兰(一种草本植物)在秋风中摇曳,引发了诗人更深层次的感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一种抒情。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精美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出一个远离尘世、怀抱秋思的隐逸之士形象。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是背景,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和表达的手段,使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胥山赠长老净昙二首
白水环村漫漫流,天边浮绿远眉修。
春晴一试登山屐,愧乏新诗与惠休。
辛酉二月十六日出暗门循城如北关登舟二首
城国排云锁病身,岂知城外物华新。
非缘放逐循墙去,不见西湖万顷春。
赠羽人二首
逌然谁识坐忘心,拥褐无言闭息深。
庭竹自摇人语寂,终朝相对只胎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