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其三》全文
- 翻译
- 几间简陋的茅草屋依傍山脚边,
一群儿童欢笑着走出竹林门。
- 注释
- 茅屋:简陋的小屋。
傍:靠近,依傍。
山根:山脚下。
一队:一群。
儿童:小孩子。
出:走出。
竹门:竹林的门。
行穿:行走穿过。
杨柳渡:长满杨柳的渡口。
失却:错过,不知道。
李花村:开满李花的村庄。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数间茅屋傍山根",设定了诗人居住的环境,是一处与自然亲密相连的地方。"一队儿童出竹门"则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纯真和活泼,孩子们在竹林中嬉戏,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情趣。
"只爱行穿杨柳渡"一句,通过对杨柳的喜爱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杨柳是春天常见的植物,它们轻柔的枝条和绿叶在微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而“渡”字则暗示了一个可以穿梭其中的小桥流水之地,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经常在此地行走,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乐趣。
然而,"不知失却李花村"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无意间错过美好时光的遗憾。这里的“李花”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是某种景象,而诗人在沉醉于杨柳渡的美丽之际,不知不觉中错过了欣赏其他美景的机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輶归自五羊得承可旧诗一编书其后
君不见香山居士居洛阳,远借五寺收文章。
又不见巢父诗卷何所藏,留之天地同久长。
铸金琢石非不强,金流石泐不可防。
以人传人策甚良,世人顾未知其方。
我昔宦游凌大江,年少从君璧一双。
胜时一咏同一觞,颇亦自愧抢榆枋。
劫火不肯留青囊,日往月来心不忘。
大儿南归自五羊,袖中乃有万丈光。
伏而读之喜莫量,重到虎踞龙盘乡。
今年贡舶早放洋,明珠大贝光溢箱。
答赐不敢烦吾皇,愿得君诗归献王。
重午菊有花遂与菖蒲同采
菖蒲秀端午,黄花作重阳。
万物各时行,半岁遥相望。
云何忽并开,相与同一觞。
仙人九节杖,东坡一枝香。
洗去仲夏热,如逢晚秋霜。
均是酒中物,俱使吾年长。
莫誇雨露私,勿笑草木狂。
登高阅竞渡,乐哉未渠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