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别调(bié diào)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谈或行为与自己的心意不合,感到不悦或不满。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残更(cán gēng)的意思:指夜晚已经很深了,但仍有人在唱歌、吹奏乐器等活动。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歌女(gē nǚ)的意思:指唱歌的女子,也用以形容女子婉转动人的歌声。
冷水(lěng shuǐ)的意思:指对人的热情、积极性、热情等进行打击、阻挠或泼冷水,使其丧失信心或动力。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落梅(luò méi)的意思:指梅花凋谢,比喻美女的容颜逝去或壮丽景色的消失。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墙阴(qiáng yīn)的意思:指在墙的阴影里,比喻隐藏在背后或不显露出来的地方。
上清(shàng qīng)的意思:指清澈明亮,没有杂质的状态或场所。
水龙(shuǐ lóng)的意思:指雨水,也可以指下雨。
丝竹(sī zhú)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
苔藓(tái xiǎn)的意思:形容事物长时间不被整理或照顾而显得陈旧、破败。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倚楼(yǐ lóu)的意思:指倚靠在楼上,观察、观望或思考。
落梅花(luò méi huā)的意思:指事物的终结或结束,比喻人的离去或去世。
- 鉴赏
这首《蚓笛》由清代诗人韦国琛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虫鸣如笛、水龙别调、歌女哀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不须丝竹奏分明,直把虫声当笛声”,开篇即以反常的视角,将自然界的虫鸣与传统乐器笛声相提并论,暗示了自然界的声音同样具有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这种打破常规的联想,既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知力,也预示了后续描述中自然与艺术交融的意境。
接着,“夜冷水龙翻别调,宵深歌女怨残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夜晚的水龙(可能指水面上的波纹或倒影)在水中翻滚,发出不同于日常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种独特的旋律。而“歌女怨残更”则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哀愁,深夜的歌声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忧伤。
“吟馀柳色墙阴古,咽落梅花砌上清”两句,将画面转向了更为具体的景物——柳树和梅花。诗人通过“吟”字,巧妙地将听觉体验与视觉感受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自己也在这静谧的夜晚中沉思。柳色的古朴与梅花的清雅,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古老又清新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层次。
最后,“为问倚楼人在否,满阶苔藓碧无情”一句,以设问的方式收尾,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更深的思考。倚楼之人是否还在,满阶的苔藓似乎无动于衷,既是对前文情境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无常、自然永恒的哲学反思。
整体而言,《蚓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时间、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后猛虎行
灌莽何萧萧,白日虎攫人。
谁谓虎攫人,壮士折其樊。嗟我乳虎,宁逢汝怒。
猛虎食我,不破我釜。铜牙伏机,公取其皮。
公取其皮,吏来择肉,倾我釜中糜。
哀哉负刍子,朝出暮不还。
有伥窥门中,闭门恐是虎而冠。
蒺藜喧喧作书寄猛虎,我归汝狸贫村牙齿已不完。
直?总督方观承奏报得雨
夜雨继以日,京兆报优覃。
大云势遍满,想必逮畿南。
越两日章至,普被春泽酣。
欣承益悚惕,敢曰有秋占。
因忆迩年来,齐豫每先沾。
乃延及都下,率成例事谈。
此番实先彼,望外幸何堪。
翻为齐豫望,佳音伫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