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
《偈二十七首·其十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思维为底蕴,探讨了“光”与“境”的关系以及超越世俗的概念。诗人通过“光非照境,境亦非存”这句话,表达了光与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进一步,“光境俱忘,复是何物”,则引导我们思考在超越了光与境的分别之后,究竟还剩下什么本质的存在。这种追问触及了哲学和宗教的核心问题——存在的本源。
“百草头上,罢却干戈”则是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在自然界的百草之上,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放下争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理想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存在、和谐与超越的主题,体现了宋代禅宗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诗人对于宇宙真理和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罪所送苗员外上都
谋身当议罪,宁遣友朋闻。
祸近防难及,愁长事未分。
寂寥惊远语,幽闭望归云。
亲戚如相见,唯应泣向君。
拟古诗十二首·其三
峨峨高山巅,浼浼青川流。
世人不自悟,驰谢如惊飍。
百金非所重,厚意良难得。
旨酒亲与朋,芳年乐京国。
京城繁华地,轩盖凌晨出。
垂杨十二衢,隐映金张室。
汉宫南北对,飞观齐白日。
游泳属芳时,平生自云毕。
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
梁王昔爱才,千古化不泯。
至今蓬池上,远集八方宾。
车马平明合,城郭满埃尘。
逢君一相许,岂要平生亲。
入仕三十载,如何独未伸。
英声久籍籍,台阁多故人。
置酒发清弹,相与乐佳辰。
孤亭得长望,白日下广津。
富贵良可取,朅来西入秦。
秋风旦夕起,安得客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