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利若金刀,或直若羽箭。
胡峤记颇详,蔡圭诗亦羡。
或利若金刀,或直若羽箭。
胡峤记颇详,蔡圭诗亦羡。
崩奔(bēng bēn)的意思:形容人或动物奔跑时非常快速、迅猛。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独有(dú yǒu)的意思:指独特、只有一个,没有其他相同的。
斧凿(fǔ záo)的意思:用斧头和凿子进行雕刻,比喻精雕细琢、精心打磨的工作。
孤雁(gū yà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孤独无助,没有伴侣或支持者。
金牛(jīn niú)的意思:指财富、财产。
离立(lí lì)的意思:离开、分离
辽西(liáo xī)的意思:指距离很远,非常遥远的地方。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平衍(píng yǎn)的意思:广泛传播,普遍流传。
日色(rì sè)的意思:指太阳的颜色,比喻光明和美好。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生面(shēng miàn)的意思:指刚刚见面或者认识的人。
石骨(shí gǔ)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坚强不屈、不易动摇的品质或本质。
为数(wéi shù)的意思:指数量有限或数量不多。
烟霄(yān xiāo)的意思:
亦作“烟霄”。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已为无雨之期,空悬梦寐;终自凌云之製,能致烟霄。” 金 元好问 《感兴》诗:“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
一一(yī yī)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按顺序、依次。
隐见(yǐn jiàn)的意思:隐藏的事物逐渐显露出来。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开生面(kāi shēng miàn)的意思:创新,独特,与众不同
这首诗描绘了十三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地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十三山的雄伟与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辽西岭万里,戴土皆平衍”描绘了辽西岭的广阔与平坦,为接下来的十三山的描写奠定了背景。接着,“独有十三山,石骨开生面”,点明了十三山的独特之处,它们在平坦的环境中突显出自己的风貌。
“削疑斧凿工,画敌丹青善”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容十三山的形状如同经过精心雕琢,又如同画家的妙笔生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体的形态之美。
“峰峰插烟霄,缥缈穷万变”描绘了十三山的高耸入云,以及其形态变化无穷,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崩奔类马驰,离立如人战”通过动态的比喻,展现了山峰的动态美,仿佛是奔跑的骏马或是对峙的战士,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
“或利若金刀,或直若羽箭”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形状,有的锋利如金刀,有的挺拔如羽箭,形象地展示了山体的不同姿态。
“云气倏有无,日色递隐见”则描绘了山间云雾的变化和日光的明暗交替,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洞口失金牛,潭侧鸣孤雁”通过具体的景物,如洞口、金牛、潭水、孤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增添了诗意。
最后,“胡峤记颇详,蔡圭诗亦羡”表达了对前人记载和诗歌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作品是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和发展。
“予特过其旁,一一为数遍”则是诗人的自我叙述,表明自己亲自走过十三山,并一一细数,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深切感受和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十三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刃下挑心,心头插刃,认来堪作良因。
无明降住,有辱不生嗔。
忆昔清河公艺,尚垂涕、书此和亲。
无争士,常行大善,不敢暂伤神。
人猜泥捏塑,逢刀坦坦,遇药申申。
便是非不辩,强弱无论。
师父重阳教我,消烟火、悟假修真。
常忍耐,触来勿竞,端的做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