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孙世讲画梅得自庭训顷将南游手书画便面为别赋谢即以赠行·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陈宝琛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的,名为《宽孙世讲画梅得自庭训顷将南游手书画便面为别赋谢即以赠行(其二)》。诗中通过描绘画梅的过程和寓意,表达了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
“补之下笔占清寒”,开篇点明了画梅时的环境与心境,清冷而高洁,暗示着画家在创作时的专注与纯净。这里的“补之”指的是明代画家文徵明的字,这里借指画家在创作时的精心与细致,即使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温暖与明亮。
“不买胭脂绘牡丹”,这一句则强调了画家在创作时的自然主义倾向,反对过分装饰或人为添加色彩,主张直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用最真实的色彩表现事物的本质。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被画家以自然的方式呈现,而非通过人工的修饰来追求华丽。
“得米山农元有例,世人莫作画师看”,这里引用了宋代画家米芾的典故,米芾曾说“山农画山,必先观山”。这句话意在强调画家在创作前应深入观察自然,理解对象的本质,而不是仅仅依赖技巧或模仿。诗人以此告诫世人,不应仅从表面看待画家,而应理解画家背后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梅的过程,传达了对艺术创作中自然与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对画家独特视角和深邃思考的赞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