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卷非多,六十年非久。
虽未文其身,犹将贻厥后。
八九(bā jiǔ)的意思:指时间或事物的数量接近九成,接近完全。
保守(bǎo shǒu)的意思:指一个人思想、态度、行为等保持不变,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或改变现状。
避地(bì dì)的意思:避开危险或困难的地方;逃离危险的地方。
敝帚(bì zhǒu)的意思:指破烂的扫帚,引申为指破旧、不值钱的东西。
兵乱(bīng luàn)的意思:指战乱、军事混乱的局面。
苍狗(cāng gǒu)的意思:形容人衰老、憔悴的样子。
垂首(chuí shǒu)的意思:低下头颅,表示惭愧或懊悔。
蠹朽(dù xiǔ)的意思:蠹朽指虫蛀或蛀坏,比喻腐朽、败坏。
独无(dú wú)的意思: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户外(hù wài)的意思:户外指的是在室外的场所或活动。
家主(jiā zhǔ)的意思:家庭的主人或负责人。
开缄(kāi jiān)的意思:打开封缄,指公开或公布。
没字(méi zì)的意思:指没有写字或没有字迹。
扪腹(mén fù)的意思:用手触摸自己的腹部,表示饥饿的程度。
面墙(miàn qiáng)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无法回转,面临绝境。
某某(mǒu mǒu)的意思:表示不具体指明人或事物的名称,常用于替代具体内容。
乞邻(qǐ lín)的意思:指求人帮助或依赖他人生活的境地。
去取(qù qǔ)的意思:去取是一个表示离开或取走的成语。它可以指一个人离开某个地方,也可以指取走某物。
人手(rén shǒu)的意思:人手指的是人的手,用来形容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数量。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散亡(sàn wáng)的意思:指人民或民族的灭亡、消亡。
深山(shēn sh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山区。
升斗(shēng dǒu)的意思:指平凡的人民,特指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家。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手泽(shǒu zé)的意思:手中的好运或财富
书人(shū rén)的意思:指读书人,有学问的人。
双眸(shuāng móu)的意思:指双眼的目光或眼神。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兔园(tù yuán)的意思:指相对安全的地方,比喻胆小怕事、逃避现实的人所依赖的避难处。
万事(wàn shì)的意思:万事如意是一个祝福的词语,意思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成功。
五尺(wǔ chǐ)的意思:指身材高大,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身材高大健壮。
无友(wú yǒu)的意思:没有朋友或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无非(wú fēi)的意思:指没有别的选择或变化,只有一种结果或情况。
乌有(wū yǒu)的意思:乌有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不存在或没有的意思。
辛苦(xīn kǔ)的意思:指劳累费力、辛辛苦苦的工作
掩卷(yǎn juàn)的意思:掩盖真相或隐藏事实
贻厥(yí jué)的意思:给予、传授
一一(yī yī)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按顺序、依次。
一瓻(yī chī)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容器,用来盛放酒。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内心世界或思想情感。
云是(yún shì)的意思:云是是指事物变幻无常,难以捉摸。
云变(yún biàn)的意思:指事物突然发生变化,转瞬即逝。
斟酌(zhēn zhuó)的意思:斟酌指在做事情或做决策时,经过慎重思考和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
知兵(zhī bīng)的意思:了解军队、兵器和战争的知识。
之如(zhī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的状态或特征与另一物或另一人相似。
珠尘(zhū chén)的意思:指珠宝的尘土,比喻珍贵的物品被尘土所污染。
转眼(zhuǎn yǎn)的意思:转眼意为时间过得非常快,形容时间飞逝或事情发生得很快。
这首诗《买书》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描述购书的过程和对书籍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对知识传承与个人努力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万卷非多,六十年非久”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书籍数量虽多,但时间却显得短暂,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谁知兵乱余,一炬成乌有”,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书籍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突显了知识与文明的脆弱性。
“避地来深山,面墙独无友”则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深山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读碑既没字,扪腹空呼负”则是对过去岁月中阅读经历的回忆,虽然无法再读,心中仍感到遗憾与失落。
“一瓻欲乞邻,散亡亦八九”反映了书籍的散失与流失,即使想向邻居求助,也难以找回大部分遗失的书籍。“忽见五尺童,担囊户外走”描绘了一个意外发现的场景,一个孩童担着包裹匆匆走过,可能承载着前人的知识遗产。
“云是手泽遗,家贫易升斗”说明这些书籍可能是从贫穷人家流传而来,通过换算成粮食的方式得以保存。“开缄检缺残,兔园经蠹朽”描述了打开包裹后发现书籍残破不堪,曾经的兔园(古代藏书之地)如今满是虫蛀。
“留半还其家,斟酌为去取”体现了对书籍选择与保留的慎重考虑,决定留下一部分归还原主,同时挑选有价值的部分进行保存。“夜灯炯双眸,掩卷复垂首”描绘了夜晚读书的场景,眼睛因长时间阅读而疲惫,掩卷沉思,内心充满对书籍价值的反思。
“思彼积书人,辛苦疲手口”表达了对积累大量书籍的人的敬意,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管没有直接获得物质上的回报,但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虽未文其身,犹将贻厥后”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即使个人未能在生前获得名声,但知识将永远流传下去。
最后,“如何转眼间,已易他人手”感叹于书籍所有权的快速更迭,知识的传承并非永恒不变。“万事无非幻,浮云变苍狗”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是瞬息万变的真理,包括知识的拥有与传播。“遗之若珠尘,享之如敝帚”比喻知识的价值如同珠子落入灰尘,被轻视如同破旧扫帚,强调了知识被忽视与低估的现象。
“若问谁家主,其能长保守”提出疑问,谁才是知识真正的主人?是否有人能够长久地保存并传承这些知识?全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书籍、知识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知识传承的不易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