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王氏乃捉刀,华亭晋陵仍左右。
始识流传祇一图,珷玞安可同瑶玖。
如浮海者必由河,如登山者必历阜。
辨明(biàn míng)的意思:辨别清楚,识别明白。
博古(bó gǔ)的意思:广泛涉猎古代文献,博览群书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长年(cháng nián)的意思:长时间、很久的年头
赤水(chì shuǐ)的意思:指红色的水,比喻极其残暴的战场。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灯笼(dēng lóng)的意思:比喻事物明亮、显露出来。
富春(fù chūn)的意思:形容地方富饶、风景美丽。
肤受(fū shòu)的意思:受到伤害或刺激。
否否(fǒu fǒu)的意思:指言语、行为态度坚决否定,毫不妥协。
高王(gāo wáng)的意思:指高大威严的君主或领袖。
固有(gù yǒu)的意思:指某种特征或属性在事物中自始至终不变的,与其本质相一致的。
贵耳(guì ěr)的意思:指对言辞严谨、高尚深奥的话语敏感,能够欣赏和理解高质量的言辞。
何足(hé zú)的意思: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的事物
精鉴(jīng jiàn)的意思:指经过精心雕琢和深思熟虑的作品或物品,也可用来形容经验丰富、见识广博的人。
流传(liú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事物等传递、传播或传承下来。
露柱(lù zhù)的意思:指掩饰不住的破绽或秘密被揭露出来。
末学(mò xué)的意思:指学问或知识浅薄,学识不精深。
目迷(mù mí)的意思:形容眼睛迷失、看不清楚。
趋阙(qū quē)的意思:指人们急于向权贵、高官显贵靠拢,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和宠幸。
深思(shēn sī)的意思:经过深思熟虑,认真考虑后做出决定或行动。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
谈天(tán tiān)的意思:指无所事事地闲谈或聊天,没有实际行动或目的。
天口(tiān kǒu)的意思:指人们常说的天上有口,各种言行都能被神明知晓,形容人的言行应该谨慎。
吴下(wú xià)的意思:指吴国的下属,比喻处于较低的地位或被人轻视。
续长(xù cháng)的意思:继续延长,持续不断的增加或延续
压倒(yā dǎo)的意思:压倒意味着压制、制服、战胜,也可以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超过。
疑案(yí àn)的意思:指有疑问的案件,也可指有疑点的事情。
优孟(yōu mè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能够超越同辈。
云露(yún lù)的意思:云露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事情或情感的真实、真实无疑。
自讼(zì sòng)的意思:自己起诉自己,指自己揭发自己的错误或缺点。
坐令(zuò lìng)的意思: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坐而不动却能使对方遵从自己的命令。
左右(zuǒ yòu)的意思:左右表示大致的范围或数量,也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余既辨明黄子久山居图即富春山居图》,采用叠旧韵的形式,表达对《富春山居图》真伪的辨析过程及个人见解。诗中充满了对艺术鉴赏的独到见解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诗的开头“富春疑案参来久”,点明了对《富春山居图》真伪问题的长期争议,表达了对这一问题最终得以澄清的喜悦之情。“今喜辨明杨即柳”则直接指出了对《富春山居图》的辨明结果,即确认其为真迹。
接下来,“高王目迷何足云,压倒德潜谈天口”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某些权威观点的质疑,认为他们的言论不足以影响自己的判断。这反映了乾隆皇帝在艺术鉴赏方面的自信和独立思考。
“我非博古侈精鉴,是是还应别否否”表明了作者并非仅仅依赖于传统知识进行鉴赏,而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能够区分真伪。接着,“沈文王氏乃捉刀,华亭晋陵仍左右”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在鉴赏领域的权威性和独特视角。
“始识流传祇一图,珷玞安可同瑶玖”指出在艺术鉴赏中,流传的作品可能只有一幅,因此不能将普通的艺术品与珍稀的艺术品相提并论,强调了作品的独特价值。
“笑予赤水索元珠,不识元珠吾固有”通过幽默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艺术鉴赏的自信,即使面对复杂的艺术作品,也能识别出其中的价值。
“如浮海者必由河,如登山者必历阜”运用自然界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艺术鉴赏中,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
“纵云露柱即灯笼,坐令优孟望而走”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那些不懂装懂、盲目跟风行为的讽刺。
“每读班赋发深思,贵耳末学多肤受”强调了阅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避免轻信未经深思熟虑的观点。
最后,“吴下诗人即趋阙,试与观之应觉丑”指出即使是吴地的诗人,如果有机会接触真正的艺术品,也会感到之前的欣赏水平不足。
“还续长年当自讼,庶使此图更因寿”表达了作者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鉴赏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使得对艺术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乾隆皇帝在艺术鉴赏方面的深厚造诣,也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对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艺术鉴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个人在这一领域中的独特见解。
水竹园林秋更好,忍把芳樽容易倒。
重阳已过菊方开,情多不学年光老。
阴云不动杨柳低,风递轻寒生暮草。
无涯逸兴不可收,马蹄慢踏天街道。
阴阴陵上柏,离离陵上草。
樵儿与牧竖,踯躅陵上道。
蜕骨出榛莽,后土不爱宝。
衰蝉吊寂寞,寒蟾照枯槁。
白云散同漫,西风不敢扫。
盖棺千年后,既往不能保。
人生血肉躯,百年终丑老。
安得紫微书,遗我一火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