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八日节庵寄饷崇陵桥下雪泉·其一》
《二月八日节庵寄饷崇陵桥下雪泉·其一》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地宫三岁梦魂边,陵树成阴定几年?

此水涓涓不息,和冰还注峡中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息(bù xī)的意思:不断,不停止

地宫(dì gōng)的意思:指地下宫殿,比喻秘密的地方或深藏的珍宝。

涓涓(juān j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细小、连续。

陵树(líng shù)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高耸挺拔,气势雄伟。

梦魂(mèng hún)的意思:形容梦境逼真,魂魄离体。

中天(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央,形容光明照耀、非常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深沉思考与自然之美的感慨。首句“地宫三岁梦魂边”,以地宫象征历史的深处,梦魂则寓指人们对过往的追忆与怀念,三岁则可能暗含时间的久远,整体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情感的深切。接下来,“陵树成阴定几年?”将话题转向自然,通过“陵树”这一意象,联想到帝王陵寝,而“成阴”既描绘了树木茂盛的景象,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迭。这种自然与历史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转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后两句“此水涓涓终不息,和冰还注峡中天”,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水流。涓涓细流虽微小,却永不停歇,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与冰结合,不仅描绘了水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冷暖交替、生死循环的规律。最终,“注峡中天”则展现出水流汇聚于峡谷,最终达到某种高远境界的画面,寓意着自然力量的宏伟与深远,同时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追求与精神升华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地宫、陵树、流水等自然与历史的元素,巧妙地融合了对历史的缅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其三

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0)

游仙都

皇都归客过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

洞接龙泓片云近,山分雁荡一峰孤。

香清天上碧华落,音好林间青鸟呼。

天遣林泉慰吾辈,不容身世老迷涂。

(0)

书院杂咏.蜡梅

非蜡复非梅,梅将蜡染腮。

游蜂见还讶,疑自蜜中来。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六五

休去歇去,绝言绝虑。廓无所依,妙无所住。

转历历之机,运绵绵之步。

神游方外灵台,道契环中虚处。

藏身白云云外家,著脚青山山下路。

宛转穷通,旁参回互。

十成收得返魂香,一等来挝荼毒鼓。

肯触气于死蛇,要捋须于猛虎。

却借其功,不谋而遇。

枯木龙吟而起云,南山豹变□披雾。

律入春筒,影流晓户。百亿仪分,三千体露。

大经掇出于微尘,古佛相交于露柱。

历代诸祖只个生涯,一切众生同时灭度。

大用石火迟,全机电光遽。

哆哆和和也问若剪答如裁,轰轰磕磕也喝如雷棒如雨。

洞山佛对三斤麻,赵州衫重七斤布。

道火不我烧唇,道水不我濡裤。

无是无非,何规何矩。

柱杖子里许将来,钵袋子那时分付。

(0)

溪上见梅

晴溪涨渌如阴苔,晴山插影相低回。

画船叠鼓顺流下,波光浩荡征帆开。

滩萦岸缭柂牙转,水石相激如奔雷。

须臾已复过绝壁,归路渐近严陵台。

山重溪复境弥迥,暗香忽自空中来。

日斜正见丛棘外,炯炯疏片飘寒梅。

槎牙一种独愁绝,含情不语明岩隈。

凌波疑是水仙出,缟衣素质行徘徊。

下窥清浅一笑粲,坐使凡卉俱尘埃。

山谷之儒已臞甚,龟肠鹤骨世所咍。

相逢顿觉百忧释,不嫁春风谁与媒。

舟行易远空回首,角声吹梦心悠哉。

(0)

王阳

王阳作黄金,才了车马费。

苦身邀声名,未免遗俗累。

何如陶渊明,萧散尘世外。

公田二顷馀,觅酒偿一醉。

高风久寂寞,斯文若旒缀。

白眼看世人,此意渠不会。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