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行即景》
《晓行即景》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树色山容面面移,鸣鞭画意相随

风沿谷口来偏速,日隔峰头出较迟。

马识涂寻刚浅渡,鸟惊人向最高枝

前秋晓景分明会,结习还参不即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即(bù jí)的意思:不同即合,指两种事物或观点不能合并在一起。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高枝(gāo zhī)的意思:指人在社会地位、职位等方面比别人高出许多。

谷口(gǔ kǒu)的意思:指山谷的出口或河流的入口。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画意(huà yì)的意思:形容绘画作品或文字的意境深远,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

结习(jié xí)的意思:结交并学习。

惊人(jīng rén)的意思:非常令人吃惊或震惊的事物或情况

面面(miàn m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全面、各个方面都有。

鸣鞭(míng biān)的意思:指赶车或骑马时鞭子发出响声,比喻号令传达到位,行动迅速有力。也可形容声势浩大,威风凛凛。

前秋(qián qiū)的意思:指初秋或秋季初期。

山容(shān róng)的意思:指山的形态和容貌,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和风采。

树色(shù sè)的意思:指树木的颜色或树木的形象。

相随(xiāng suí)的意思:相互跟随,彼此陪伴

鉴赏

此诗描绘了清晨行进间所见之景,细腻入微,充满动态之美。首句“树色山容面面移”以动词“移”字生动地展现了树木与山峦在行进中的变化,仿佛随着视角的移动而变换着面貌,营造出一种流动的视觉效果。

“鸣鞭画意镇相随”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动态感,不仅有声音(鸣鞭声)的加入,更将画面感融入其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不断展开的画卷之中,与诗人一同前行。

“风沿谷口来偏速,日隔峰头出较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谷中风速较快和山峰后日出较慢的景象,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差异,富有哲理意味。

“马识涂寻刚浅渡,鸟惊人向最高枝”则转向对动物行为的观察,马儿在浅水处寻找路径,鸟儿在高枝上警惕地栖息,这些细节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细微事物的敏感观察力。

最后,“前秋晓景分明会,结习还参不即离”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似乎在探讨自然与内心的联系,以及对过往季节的回忆与思考,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以及在行进中对时间、空间、生命状态的思考,是一幅生动的自然与心灵的对话图卷。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穷冬征途触目省身

青阳用事到玄冥,万汇营营幸岁成。

霜雪不仁偏嗜杀,松筠有道善含生。

巢居冻鹊常高遁,血食饥鹰辄下争。

自反吾其不撄物,悬知物亦不吾撄。

(0)

别林和卿·其二

甚矣身如幻,加之迹若浮。

妙山孤倜傥,良友贰遨游。

水挟月涵夜,风推雨郁秋。

物来吾不拒,随件以诗收。

(0)

舟宿会昌十里间

石是洼樽样,山如土鼓然。

空犹馀树木,了不见人烟。

办治岂容缓,拊摩那得专。

意中无限事,夜半不成眠。

(0)

自广归至南康与蔡承之黎夏卿刘成叟相见

转蓬随牒入番禺,中土交游愈见疏。

岭隔不容南至雁,水分无复北来鱼。

往还一介动千里,终始三年才两书。

所赖清风与明月,时将吾梦到君庐。

(0)

丁未上元后二日得老儿稚子平安三日得三从四十伯五十九叔讣·其二

姑无忘冢妇,祖未识头孙。

路远徒惆怅,书来得慰存。

冬无馀谷粟,春可养鸡豚。

切勿废生事,看人饱更温。

(0)

赠笔工周永年·其一

岂无毫忽补于时,用尽初心卒见遗。

不拔一毛徒自利,杨朱作计未为痴。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