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即(bù jí)的意思:不同即合,指两种事物或观点不能合并在一起。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高枝(gāo zhī)的意思:指人在社会地位、职位等方面比别人高出许多。
谷口(gǔ kǒu)的意思:指山谷的出口或河流的入口。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画意(huà yì)的意思:形容绘画作品或文字的意境深远,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
结习(jié xí)的意思:结交并学习。
惊人(jīng rén)的意思:非常令人吃惊或震惊的事物或情况
面面(miàn m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全面、各个方面都有。
鸣鞭(míng biān)的意思:指赶车或骑马时鞭子发出响声,比喻号令传达到位,行动迅速有力。也可形容声势浩大,威风凛凛。
前秋(qián qiū)的意思:指初秋或秋季初期。
山容(shān róng)的意思:指山的形态和容貌,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和风采。
树色(shù sè)的意思:指树木的颜色或树木的形象。
相随(xiāng suí)的意思:相互跟随,彼此陪伴
- 鉴赏
此诗描绘了清晨行进间所见之景,细腻入微,充满动态之美。首句“树色山容面面移”以动词“移”字生动地展现了树木与山峦在行进中的变化,仿佛随着视角的移动而变换着面貌,营造出一种流动的视觉效果。
“鸣鞭画意镇相随”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动态感,不仅有声音(鸣鞭声)的加入,更将画面感融入其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不断展开的画卷之中,与诗人一同前行。
“风沿谷口来偏速,日隔峰头出较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谷中风速较快和山峰后日出较慢的景象,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差异,富有哲理意味。
“马识涂寻刚浅渡,鸟惊人向最高枝”则转向对动物行为的观察,马儿在浅水处寻找路径,鸟儿在高枝上警惕地栖息,这些细节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细微事物的敏感观察力。
最后,“前秋晓景分明会,结习还参不即离”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似乎在探讨自然与内心的联系,以及对过往季节的回忆与思考,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以及在行进中对时间、空间、生命状态的思考,是一幅生动的自然与心灵的对话图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