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悼 四 明 杜 醇 宋 /王 安 石 杜 生 四 五 十 ,孝 友 称 乡 里 。隐 约 不 外 求 ,耕 桑 有 妻 子 ,藜 杖 牧 鸡 豚 ,筠 筒 钓 鲂 鲤 。岁 时 沽 酒 归 ,亦 不 乏 甘 旨 。天 涯 一 杯 饭 ,风 昔 相 逢 喜 。谈 辞 足 诗 书 ,篇 咏 又 清 泚 。都 城 问 越 客 ,安 否 常 在 耳 。日 月 未 渠 央 ,如 何 弃 予 死 。古 风 久 凋 零 ,好 学 少 为 己 。悲 哉 四 明 山 ,此 士 今 已 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否(ān fǒu)的意思: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伤害或危险。
不外(bù wài)的意思:不超出、不超过、除此以外
不乏(bù fá)的意思:表示不缺少、不乏有。
常在(cháng zài)的意思:经常在一起、时常在一起
凋零(diāo líng)的意思:指花草枯萎,或形容事物逐渐衰败、消失。
都城(dū chéng)的意思:都城指的是国都或者首都。
甘旨(gān zhǐ)的意思:指美味可口的食物,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美好、令人满足的感觉。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沽酒(gū jiǔ)的意思:指以卖酒为业,也可指购买酒品。
古风(gǔ fēng)的意思:指古代的风格、氛围或风尚。
好学(hào xué)的意思:指善于学习和钻研,勤奋好学。
鸡豚(jī tún)的意思:指鸡和豚,泛指家禽和家畜。
筠筒(yún tǒng)的意思:筠筒是指竹子的外壳,比喻人的外表或外貌。
藜杖(lí zhàng)的意思: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篇咏(piān yǒng)的意思:指文章或诗歌的数量较多,篇幅较长,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价值。
妻子(qī zi)的意思:指已婚女子,与丈夫共同生活并相互扶持的女性。
弃予(qì yǔ)的意思:放弃、舍弃
清泚(qīng cǐ)的意思:形容水清而浅。
渠央(qú yāng)的意思:指水渠的中央,比喻权力中心或核心位置。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四明(sì mí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捷,见识广博。
夙昔(sù xī)的意思:夙昔指从很早以前一直到现在的时间段,也指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岁时(suì shí)的意思:指一年的季节和时节。
谈辞(tán cí)的意思:指言辞、论辩的技巧和方法。
天涯(tiān yá)的意思:指天边,引申为指遥远的地方或极远的地方。
筒钓(tǒng diào)的意思:指用一种简单而巧妙的方法或手段,就能轻松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外求(wài qiú)的意思:指通过外部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孝友(xiào yǒu)的意思:指对父母孝顺,对朋友友善的品德。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一杯(yī bēi)的意思:一杯通常指一杯酒,也可指一杯茶或其他饮料。在成语中,一杯表示一种情感或状态。
隐约(yǐn yuē)的意思:模糊不清,不明确。
越客(yuè kè)的意思:指超越常规、突破限制的人或事物。
未渠央(wèi qú yāng)的意思:指没有沟渠的地方,比喻没有人烟或人迹罕至的偏僻地方。
- 翻译
- 杜生年过四十,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孝顺和友善。
他淡泊名利,自给自足,有耕田养家的小日子。
拿着藜杖放牧鸡猪,用竹筒钓鱼捕获鲜美鱼儿。
逢年过节买酒回家,生活虽简朴但不乏滋味。
即使远在他乡,一杯饭也能带来久违的喜悦。
他的言谈充满诗书气息,文章清新脱俗。
在京城的人常常询问我这位越地的客人,是否安好。
时光尚早,为何要舍弃我而离去。
古代的风气已经衰落,好学的人越来越少为自己。
可悲啊,四明山的才子,这样的士人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 注释
- 杜生:杜甫的化名。
孝友:孝顺和友善。
乡里:乡亲邻里。
隐约:淡泊。
耕桑:耕田养蚕。
妻子:家人。
藜杖:藜草做的拐杖。
筠筒:竹筒。
鲂鲤:鲂鱼和鲤鱼。
岁时:节日。
甘旨:美味的食物。
相逢:相遇。
谈辞:言谈。
诗书:诗经和书卷。
清泚:清新。
越客:越地的客人。
安否:是否安好。
日月:时光。
渠央:尽头。
弃予死:舍弃生命。
古风:古代风气。
凋零:衰落。
好学:喜好学习。
四明山:地名,代指人才。
此士:这种士人。
已矣:不再多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悼四明杜醇》。诗中通过对杜姓前辈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于古风浸润、学问传承和个人理想实现的一种深切情感。
首句“杜生四五十,孝友称乡里。”描绘了杜氏后裔在当地以孝顺和友爱而闻名的形象。接着,“隐约不外求,耕桑有妻子。”表明他们生活平淡,不追求外界的虚名,安于本分之事,如耕种桑麻,家庭和睦。
“藜杖牧鸡豚,筠筒钓鲂鲤。”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的宁静与自然,其中“藜杖”是用来牧养家畜的工具,“筠筒”则是捕鱼用的竹筒。这些细节描写出了一种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岁时沽酒归,亦不乏甘旨。”表达了即便是在农忙之余,也能享受到季节性饮食带来的乐趣。而“天涯一杯饭,夙昔相逢喜。”则是说在人生的旅途中,与知己共享简单的餐食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诗中的“谈辞足诗书,篇咏又清泚。”显示了对古代学问和文学传统的尊崇与继承。紧接着,“都城问越客,安否常在耳。”则是通过询问远方旅人,表达了对外界消息的关心。
“日月未渠央,如何弃予死。”此句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有限、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面对死亡的无奈与不甘心。最后,“古风久凋零,好学少为己。”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日渐消亡和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忧虑。
“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诗尾两句则是对已经逝去的时代与人物的一种怀念之情,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价值、个人生命意义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