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瘢苏病竹,抛食引潜鱼。
- 注释
- 萧散:悠闲自在。
终日:整天。
驱驰:奔波忙碌。
难久居:难以长时间停留。
灭瘢:抚平伤痕。
苏病竹:使病竹恢复生机。
抛食:投食。
引潜鱼:引来水中的鱼。
问话僧:询问僧人。
寻蜀:打听蜀地的消息。
多茶碗似卢:很多茶碗像卢家的一样。
主人:主人家。
佛事:宗教活动。
游戏亦多馀:游玩也是多余的。
- 翻译
- 整天闲散无拘束,忙碌奔波不能常驻。
抚平病竹的创伤,喂食引来水底游鱼。
向僧人询问蜀地消息,众多茶碗像卢家的。
主人除了佛事,还有余暇游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蕃与友人周十三丈、马三丈一同游历青原山的闲适与惬意生活。首句“萧散得终日”表达了他们心境的悠然自得,整日沉浸在宁静与闲适之中。接着,“驱驰难久居”暗示了日常世俗生活的忙碌和难以长久停留于这种清逸状态。
诗人通过“灭瘢苏病竹”和“抛食引潜鱼”两个生动画面,展现了他们在山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修复病竹,投食吸引鱼儿,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关爱与亲近。接下来,“问话僧寻蜀”描绘了他们与山中僧侣交谈,探讨佛法与人生哲理的场景,显示出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对知识的追求。
“多茶碗似卢”一句,可能暗指品茗的雅趣,也可能借茶碗之多,表达对友情的深厚和相聚时光的珍惜。最后两句“主人佛事外,游戏亦多馀”,点明主人除了日常的佛事活动,还有余暇时间与朋友们游玩,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主人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记录了一次愉快的山行,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身处玄门
身处玄门,不遇真师,徒尔劳辛。
若绝学无为,争知阖癖,多闻博学,宁脱根尘。
固守自然,终成断灭,着有着无都不真。
般般假,那星儿妙处,参访高人。
一言说破元因。
直指丹头精气神。
问一穷玄关,本无定位,两般灵物,只在心身。
动静相因,有无交入,五气朝元万善臻。
幽奇处,把一元簇在,一个时辰。
满江红 令门人和
采药归来,这鼎器、乾金铸写。
那些儿道理,全凭主者。
先把根尘都扫尽,从前熟处休沾惹。
问行工、进火事如何,凭般若。
五雷车,青龙*。
烧山符,心铸写。
更涤虑洗心,灵泉浇洒。
九转功成丹道毕,一灵真性还虚也。
那赤条条地法王身,无可把。
沁园春·道本虚无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
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沁园春·说与学人
说与学人,火无斤两,候无卦爻。
也没抽添,也无作用,既无形象,不必烹炮。
件件非真,般般是假,着意作工空谩劳。
君知否,但一切声色,都是讹肴。
见闻知觉俱抛。
直打并、灵台无一毫。
更休言炉灶,休寻药物,虚灵不昧,志力坚牢。
神室虚闲,灵源澄静,就里自然天地交。
全真辈,苟不全真性,劫运宁逃。
沁园春 赠春谷清禅师
智断坚刚,奋心决烈,便透玄关。
把杀人手段,轻轾拈出,活人刀子,慢慢教看。
一剑当空,万缘俱扫,方信道瞿昙即老聃。
玄夙播,看春生寒谷,觌面慈颜。
从他雪覆千山。
那突兀孤峰青似蓝。
况击竹拈花,都成骨董,扬眉瞬目,也是*顸。
劫处风光,日前荐取,擘破面皮方罢参。
如何是,那祖师的意,合掌和南。
水调歌头 言性
三元秘秋水,都不属思量。
收来毫末,放开在地不能藏。
过去未来见在,只是星儿消息,体物显然彰。
本自无形象,随处见青黄。
性源清,心地静,发天光。
木人半夜,倒骑铁马过银潢。
正是露寒烟冷,那更风清月白,乘兴水云乡。
识破梦中梦,稽首礼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