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入不足恤,柱倾何可追。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道 州 南 楼 换 柱 唐 /吕 温 鸿 灾 起 无 朕 ,有 见 非 前 知 。蚁 入 不 足 恤 ,柱 倾 何 可 追 。良 工 操 斤 斧 ,沉 吟 方 在 斯 。殚 材 事 朽 废 ,曷 若 新 宏 规 。
- 注释
- 鸿灾:大灾难。
朕:古代君主的自称,这里指代灾难。
前知:预先知道。
蚁入:比喻小问题或隐患。
恤:忧虑,关心。
柱倾:支柱倒塌,比喻重要事物的崩溃。
何可追:无法挽回。
良工:优秀的工匠。
操斤斧:手持斧头,比喻做事有准备、有计划。
沈吟:深思熟虑。
斯:这里。
殚材:竭尽所有材料。
朽废:腐朽废弃。
曷若:何如,不如。
新宏规:新的宏大规划。
- 翻译
- 大难突然发生没有预兆,即使见到也无法预先知道。
即使是微小如蚂蚁的隐患也不应忽视,一旦支柱倒塌后果无法挽回。
优秀的工匠手持斧头,深思熟虑中进行工作。
竭尽全力修补腐朽的东西,不如制定新的宏大规划。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紧迫和危机的情况,通过对比来表达了作者面临问题时的无奈与深思。"鸿灾起无朕"形容灾难突然发生,没有预兆,而"有见非前知"则暗示这些灾难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接下来的"蚁入不足恤,柱倾何可追"以比喻方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连小昆虫都无法挽救,即便是倾倒的柱子也无从追回。
诗中随后转向作者自身的情感和行为,通过"良工操斤斧,沈吟方在斯"表达出一种沉思冥想之态,似乎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最后两句"殚材事朽废,曷若新宏规"则流露出对旧有材料无法再用,以及期待新的、更广阔的规则或方法以应对当前困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人面对突发灾难时的情感与思考,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变革和创新的一种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义儿篇
蜾蠃祝螟蛉,祝之亦相似。
有恩须有报,何必出自己。
李君六十馀,尚未有子嗣。
内想忽南来,迢递携一婢。
偶逢道中人,牵儿向闸市。
推篷窥相貌,抚顶循及趾。
步趋稍安详,顾盼穷瞻视。
徘徊一停舟,目人心自美。
欢然解囊橐,颜生镜中喜。
须臾发舟行,踪迹存契纸。
抚摩日复日,进退承诏唯。
短句与长歌,出口复入耳。
满堂聚宾客,谈谑动拜跪。
揭来动遐思,携之问卜史。
偶逢道中人,历历谈终始。
屈指稽岁年,往事刚十纪。
传闻虽暧昧,谁复生诋訾。
春风索赠篇,操笔复终止。
非无忠告心,未信疑谤毁。
永终知敝训,归妹有深旨。
主君信有容,娣袂添罗绮。
载咏螽斯诗,迤逦及麟趾。
始知有周盛,万福兴太姒。
西汉牝鸡晨,暗蓄他人子。
公义久自明,毕竟何足恃。
大宗小宗派,递相传福祉。
宗祀乃延绵,道心常不死。
我诗扶大义,抑亦存圣轨。
义儿真义儿,恩深报没齿。
义儿终义儿,谁道堪继李。
《义儿篇》【明·林光】蜾蠃祝螟蛉,祝之亦相似。有恩须有报,何必出自己。李君六十馀,尚未有子嗣。内想忽南来,迢递携一婢。偶逢道中人,牵儿向闸市。推篷窥相貌,抚顶循及趾。步趋稍安详,顾盼穷瞻视。徘徊一停舟,目人心自美。欢然解囊橐,颜生镜中喜。须臾发舟行,踪迹存契纸。抚摩日复日,进退承诏唯。短句与长歌,出口复入耳。满堂聚宾客,谈谑动拜跪。揭来动遐思,携之问卜史。偶逢道中人,历历谈终始。屈指稽岁年,往事刚十纪。传闻虽暧昧,谁复生诋訾。春风索赠篇,操笔复终止。非无忠告心,未信疑谤毁。永终知敝训,归妹有深旨。主君信有容,娣袂添罗绮。载咏螽斯诗,迤逦及麟趾。始知有周盛,万福兴太姒。西汉牝鸡晨,暗蓄他人子。公义久自明,毕竟何足恃。大宗小宗派,递相传福祉。宗祀乃延绵,道心常不死。我诗扶大义,抑亦存圣轨。义儿真义儿,恩深报没齿。义儿终义儿,谁道堪继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4267c6b7e2afa28527.html
教胄子四首并序·其二宽而栗
含宏恢旷资,可出庶物上。
任情不知检,容或致疏放。
何如更庄栗,矩度自不爽。
济宽贵有制,颓靡安足仗。
辟诸不系舟,江湖波浩荡。
惟能操一舵,艰险任来往。
情流不加检,平原翳榛莽。
常操不死心,泰山成篑壤。
宽栗能兼济,德成乃可象。
炷炙须着穴,隔靴莫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