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跋 范 宽 小 景 宋 /张 舜 民 对 镜 传 神 了 不 殊 ,岘 山 黄 落 数 峰 孤 。既 能 咫 尺 成 千 里 ,何 必 吾 家 十 幅 图 。
- 翻译
- 对着镜子传神地描绘,与实物无异。
岘山上的黄色菊花,只有几座山峰显得孤独。
- 注释
- 对镜:对着镜子。
传神:生动逼真地描绘。
不殊:没有差别。
岘山:古代著名的山峰,在湖北襄阳附近。
黄落:黄色的菊花凋零。
数峰孤:几座山峰孤立。
既:既然。
咫尺:极近的距离。
成千里:能展现出千里之景。
何必:何必一定要。
吾家:我家。
十幅图:十幅画卷。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舜民所作,名为《跋范宽小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书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对镜传神了不殊”,这里的“对镜”指代观赏或创作时的专注状态,“传神”出自古代绘画理论,意为传达物象的精神气质,而“了不殊”则表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丝毫差异。作者通过这句话展现了对画家范宽高超技艺和艺术境界的赞赏。
“岘山黄落数峰孤”,这里的“岘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脉,或许是虚构的象征性的自然景观。“黄萝”是一种常用来形容山色苍翠的词汇,而“数峰孤”则描绘出一派雄伟孤立的山峦景致,通过这样的笔触,张舜民展示了他对范宽山水画作品中那种宏大、深远之美的感受。
“既能咫尺成千里”,这一句表达的是艺术家以小见大的能力,“咫尺”意指极短的距离,而“成千里”则是形容广阔无边的空间。这里强调了范宽通过细微之处展现宏大景象的技艺。
最后一句,“何必吾家十幅图”,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范宽作品的珍视和满足,认为不需要许多画作,只要有几幅真正传神的杰作就足够了。这也反映出张舜民对艺术的深刻理解: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内涵的深度而非数量的多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精妙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山水画传统以及对范宽个人才华的崇敬与认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杂言送黎六郎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
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
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
山氛氲,长不见,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