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得雨滑于镜,晓树带云淡似图。
- 注释
- 春泥:指春天湿润的土壤。
雨:雨水。
滑于镜:比镜子还要光滑。
晓树:清晨的树木。
带云淡似图:挂着云雾,犹如画卷一般。
寻诗:寻找诗意或灵感。
看便了:看看就足够了。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象征坚韧和高洁。
曾识:曾经见识过。
灞桥驴:典故,指唐代诗人韩愈在长安时骑驴过灞桥,后人常用以代指诗人。
- 翻译
- 春天的泥土经过雨水滋润变得像镜子一样光滑
清晨的树木带着淡淡的云雾,如同画中的景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细雨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开篇两句“春泥得雨滑于镜,晓树带云淡似图”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细雨后泥土湿润如同镜面一般光滑,而早晨的树木则像是被轻纱笼罩,宛如画中之景。这种写法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给人以柔和宁静的感觉。
第三句“只作寻诗看便了”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诗意,观赏自然之美的悠然心境。这里的“只作寻诗看便了”也许是在暗示,这样的景象本身就是最好的诗意,不需要过多修饰和刻意雕琢。
最后一句“梅花曾识灞桥驴”,则是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某个地方与梅花有过交集,而那里的梅花似乎认得穿梭其间的小驴。这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色,也透露出诗人的独特记忆和情感寄托。这里的“灞桥”可能是指古代的一处名胜,通过这样的细节,让人联想到诗人对那段往事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宁静,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也有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深邃内涵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访丹阳郡
长江天下险,涉者利名驱。
二公访贫交,过之如坦途。
风波岂不恶,忠信天所扶。
相见乃大笑,命歌倒金壶。
同年三百人,大半功名呼。
没者草自绿,存者颜无朱。
功名若在天,何必心区区。
莫竞贵高路,休防谗疾夫。
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
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
泰山采芝人,吏隐清淮滨。
金函秘宝箓,奉之如高真。
谓子有仙志,兴言一相示。
叩头鸣天鼓,玉书粲然异。
白云引轻素,朱丝闻灵篇。
题云天宝岁,传于任凤仙。
兵火换九州,于兹三百年。
非有灵物持,此书安得全。
绿字起龙蛇,丹文挂星斗。
六甲当奉行,百神乃奔走。
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
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
服此上清箓,上清庶可攀。
无为尘土中,草草凋朱颜。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
大弦声迟小弦促,十岁娇儿弹啄木。
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枯树腹。
花繁蔽日锁空园,树老参天杳深谷。
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
春风和暖百鸟语,山路硗确行人行。
啄木飞从何处来,花间叶底时丁丁。
林空山静啄愈响,行人举头飞鸟惊。
娇儿身小指拨硬,功曹厅冷弦索鸣。
繁声急节倾四坐,为尔饮尽黄金觥。
杨君好雅心不俗,太学官卑饭脱粟。
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
奇书古画不论价,盛以锦囊装玉轴。
披图掩卷有时倦,卧听琵琶仰看屋。
客来呼儿旋梳洗,满额花钿贴黄菊。
虽然可爱眉目秀,无奈长饥头颈缩。
宛陵诗翁勿诮渠,人生自足乃为娱,此儿此曲翁家无。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宋·欧阳修】大弦声迟小弦促,十岁娇儿弹啄木。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枯树腹。花繁蔽日锁空园,树老参天杳深谷。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春风和暖百鸟语,山路硗确行人行。啄木飞从何处来,花间叶底时丁丁。林空山静啄愈响,行人举头飞鸟惊。娇儿身小指拨硬,功曹厅冷弦索鸣。繁声急节倾四坐,为尔饮尽黄金觥。杨君好雅心不俗,太学官卑饭脱粟。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床坐调曲。奇书古画不论价,盛以锦囊装玉轴。披图掩卷有时倦,卧听琵琶仰看屋。客来呼儿旋梳洗,满额花钿贴黄菊。虽然可爱眉目秀,无奈长饥头颈缩。宛陵诗翁勿诮渠,人生自足乃为娱,此儿此曲翁家无。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7267c67d6b0827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