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平骨已朽,遗台犹相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大块(dà kuài)的意思:大块指的是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的东西。
复生(fù shē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经历死亡或消亡后重新活过来,重获生命或复苏。
海际(hǎi jì)的意思:指大海的边际或远处。
海波(hǎi bō)的意思:形容大海波澜起伏,比喻事物变化无常或动荡不安。
浩叹(hào tàn)的意思:形容感慨万分,发出长叹。
何物(hé wù)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本质;也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质疑。
洪炉(hóng lú)的意思:指燃烧炽烈的火炉,也比喻热闹、繁忙的场所。
虮虱(jī shī)的意思:指小虫子,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碣石(jié shí)的意思:指古代用于标记地界的石碑,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立场。
金石(jīn shí)的意思:指坚固不可动摇的事物,也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青松(qīng sōng)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或事物。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日下(rì xià)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地位或声誉下降,形容衰落或败落。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山巅(shān diān)的意思:山顶,山的最高处。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笙鹤(shēng hè)的意思:形容音乐美妙动听,像笙笛和鹤鸣一样悦耳动人。
升天(shēng tiā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达到极高的水平或境界,形容非常出色或非常成功。
虽复(suī fù)的意思:虽然再怎么复杂、繁琐,但总归可以解决或克服。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仙台(xiān tái)的意思:指高大、雄伟的台地或高台。
相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据传说;根据传统
学仙(xué xiān)的意思:指通过学习和修行,追求成为仙人或达到仙人的境界。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天地会(tiān dì huì)的意思:天地会是指天和地交会,天地相连。也可用来形容事物的广泛和普遍。
- 鉴赏
这首诗名为《仙台》,是元代诗人刘因所作。诗中描绘了碣石与海际相连,西南覆盖全燕的壮丽景象,引出对学仙台的描述,表达了对仙人追求的向往与感慨。
首句“碣石来海际”,以“碣石”象征着仙人的居所,与大海相接,营造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氛围。接着“西南奄全燕”则描绘了仙台所在之地的广阔与深远,暗示了仙人生活的广阔天地。
“中有学仙台,燕平欲升天”两句,点明了仙台的存在,并通过“燕平欲升天”的想象,展现了人们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随后,“燕平骨已朽,遗台犹相传”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仙人虽已逝去,但仙台依然存在,成为后人追忆与敬仰的象征。
“虽复生青松,岁久摧为烟”以青松的生长与最终消散,比喻生命的短暂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永恒与瞬间的思考。
“极目望海波,不见三山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仙境的渴望与追寻,却只能在心中想象,无法触及。
“三山巨鳌簪,山人虮虱然”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三山比作巨鳌头上的装饰,山人则如同微小的虮虱,形象地展示了仙人的渺小与人类的渺小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使无不足论,信有亦可怜”表达了对仙人追求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仙人境界的向往,也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悲哀。
“大块如洪炉,金石能久坚”以洪炉比喻大自然的力量,强调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坚韧,与上文对时间与生命的探讨形成呼应。
“天地会有尽,何物为神仙”提出了对生命与宇宙终极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与困惑。
“空山无笙鹤,落日下饥鸢”描绘了一幅空寂而凄凉的画面,象征着仙人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今古非一台,浩叹秋风前”总结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无限遐想,以及面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叹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