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兹急士时,论择岂宜慢。
闭户不求闻,忽来谁所荐。
人贤固当用,举缪不加谴。
百千(bǎi q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目繁多。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闭户(bì hù)的意思:指关闭房门不出去,比喻不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往。
边陲(biān chuí)的意思:边陲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边境地带,通常与边界相邻。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不加(bù jiā)的意思:不增加;不添加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得失(dé shī)的意思:指获得和失去,得到和失去的对比。
非职(fēi zhí)的意思:非职指不属于某个职位、职责之内,表示超出职责范围或不当的行为。
拂衣(fú yī)的意思:拂衣是指轻轻挥动衣袖,形容离去或离开的意思。
公车(gōng chē)的意思:公车指的是政府机关或者公共机构使用的车辆。
况于(kuàng yú)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论择(lùn zé)的意思:指对事物进行评议、选择。
庙算(miào suàn)的意思:庙算是指只在表面上做做样子,不切实际,不真实可靠的计算或估算。
纳宜(nà yí)的意思:纳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合适、适宜、恰当。
奇谋(qí móu)的意思:指出奇制胜,用奇特的计谋取得胜利。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人品(rén pǐ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德、道德修养和品行。
人谋(rén móu)的意思:指人们的计谋、策略。
儒学(rú xué)的意思:
(1).儒家学说;儒家经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世之学 老子 者絀儒学,儒学亦絀 老子 。”《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父 頡 ,以儒学称,官至博士。”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皇考讳 郇 ,以儒学进,官至侍御史。”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自 太宗 崇奬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
(2). 元 、 明 、 清 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元史·选举志一》:“依儒学、医学之例,每路设教授以训诲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腐叹》:“自家 南家府 儒学生员 陈最良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捷报贵府老爷 杨 讳 允 ,钦选 应天 淮安府 沭阳县 儒学正堂。”
(3).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赏罚(shǎng fá)的意思:指对人的好坏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胜败(shèng bài)的意思:指战胜和失败,胜利和失败的对立关系。
生来(shēng lái)的意思:指天生、自然具备某种品质或特点。
是以(shì yǐ)的意思:因此;所以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太原(tài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天威(tiān wēi)的意思:指上天的威严和力量。
王者(wáng zhě)的意思:指统治者、领袖或最强者。
为人(wéi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品行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方式。
无文(wú wén)的意思:没有文字或没有文化修养。
无间(wú jiàn)的意思:没有间隔、没有中断,形容连续不断,毫无间隔。
学者(xué zhě)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延纳(yán nà)的意思:延长、扩大
用兵(yòng bīng)的意思:指利用军队进行战争或作战的行为。
贼首(zéi shǒu)的意思:指罪恶的首领或犯罪集团的头目。
周遍(zhōu biàn)的意思:周围,四周。表示周围的事物或范围广泛。
咨询(zī xún)的意思:咨询指向他人请教,征求意见,以获得帮助或解决问题的行为。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子明(zǐ mí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明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送任处士归太原》,表达了对任处士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未被及时任用的惋惜。诗中首先指出任处士因一敌之动引发边疆紧张,朝廷动员大军,但并未轻易发动战争,而是强调谋略和庙算的重要性。诗人批评了决策过程中的不足,即未能广泛咨询,导致任处士这样有才之人三个月未能得到召见。他强调在急需人才之际,不应忽视任何贤能之士,尤其是像任生这样的儒学者。
诗中批评了选拔机制的局限,认为任生因为出身或推荐问题而被忽视,这导致了奖惩不明,是非难辨。最后,任处士因此选择归隐,这对后继者无疑是一种打击。诗人以自己的笔墨和言论为限,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表明自己作为官员,虽非其职,但仍感责任在肩,希望能有所谏言。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对人才选拔和治国之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