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董孟材》
《送董孟材》全文
明 / 黎民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燕台暮雨杨柳繁阴

我思乡泪,知君久客心。

云门攀岳近,汶水到家深。

羽猎看成赋,高标桂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到家(dào jiā)的意思:达到最高水平或程度,完全掌握

繁阴(fán yīn)的意思:指事物繁荣昌盛的状态

高标(gāo biāo)的意思:高度标准或要求

桂林(guì lín)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如同桂林山水一般。

久客(jiǔ kè)的意思:指长时间居住在外地的客人或长期留在某个地方的人。

看成(kàn chéng)的意思:将某事物或某人看作另一种事物或另一个人。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暮雨(mù yǔ)的意思:指在傍晚或黄昏时下的雨。也用来比喻最后的希望或最后的机会。

我思(wǒ sī)的意思:指自己思考,有所觉悟。

乡泪(xiāng lèi)的意思:乡愁的眼泪。

燕台(yàn tái)的意思:指辽东的燕京和山东的台城,泛指北方和南方。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羽猎(yǔ liè)的意思:指以羽毛作为猎物,表示以微小的事物为目标,追求无谓的利益。

云门(yún mén)的意思:指门上有云气,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送董孟材》描绘了送别友人董孟材时的情景。首句“燕台收暮雨”以燕台为背景,暗示离别时刻正值傍晚,雨后天色转暗,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别氛围。次句“杨柳变繁阴”则通过杨柳的茂密枝叶,象征着友人即将远行,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

“以我思乡泪,知君久客心”直抒胸臆,诗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朋友长久在外的漂泊心境相联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理解和同情。接下来,“云门攀岳近,汶水到家深”描绘了董孟材归家之路,虽然山路崎岖,但诗人希望他能尽快抵达家乡,流露出对友人的祝福。

最后两句“羽猎看成赋,高标在桂林”祝愿董孟材此行如猎鹰般矫健,期待他在未来的仕途中有所建树,如同桂林之地的高洁之士。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既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又寄予了对友人的美好期许。

作者介绍

黎民表
朝代:明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猜你喜欢

赠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

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0)

王浚墓下作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袖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乾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0)

董公诗

谁主东诸侯,元臣陇西公。

旌节居汴水,四方皆承风。

在朝四十年,天下诵其功。

相我明天子,政成如太宗。

东方有艰难,公乃出临戎。

单车入危城,慈惠安群凶。

公谓其党言,汝材甚骁雄。

为我帐下士,出入卫我躬。

汝息为我子,汝亲我为翁。

众皆相顾泣,无不和且恭。

其父教子义,其妻勉夫忠。

不自以为资,奉上但颙颙。

公衣无文采,公食少肥浓。

所忧在万人,人实我宁空。

轻刑宽其政,薄赋弛租庸。

四郡三十城,不知岁饥凶。

天子临朝喜,元老留在东。

今闻扬盛德,就安我大邦。

百辟贺明主,皇风恩赐重。

朝廷有大事,就决其所从。

海内既无虞,君臣方肃雍。

端居任僚属,宴语常从容。

翩翩者苍乌,来巢于林丛。

甘瓜生场圃,一蒂实连中。

田有嘉谷陇,异亩穗亦同。

贤人佐圣人,德与神明通。

感应我淳化,生瑞我地中。

昔者此州人,但矜马与弓。

今公施德礼,自然威武崇。

公其共百年,受禄将无穷。

(0)

玉台体十二首·其九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0)

鹤叹二首·其二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

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

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

(0)

酬乐天衫酒见寄

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

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

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

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