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王阮亭宫詹至粤即送其行·其八》
《喜王阮亭宫詹至粤即送其行·其八》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洞庭十二,君独爱渔洋

自有梅花咏,弥令笠泽香。

鼓钟才子国,膏润美人乡。

辞客知谁似,风流一代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才子(cái zǐ)的意思:指具有卓越才华的人,特指文学才子。

辞客(cí kè)的意思:指能言善辩、善于辞令的人。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膏润(gào rùn)的意思:形容物体表面光滑、柔软、润泽。

鼓钟(gǔ zhōng)的意思:表示通过鼓励或警示来推动事物发展或改变。

笠泽(lì zé)的意思:指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的名字很出名,声誉远播。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润美(rùn měi)的意思:润美指的是使事物变得光滑、美观、优雅。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一代(yī dài)的意思:指同一时代的人或事物。

渔洋(yú yáng)的意思:指渔民在海洋上捕鱼的广阔范围,也比喻广大的舞台、辽阔的天地。

七十二(qī shí èr)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量繁多。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喜王阮亭宫詹至粤即送其行(其八)》。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阮亭来访的喜悦之情,并在即将分别时对其才华和风度的赞美。

首句“洞庭七十二,君独爱渔洋”,以洞庭湖的广阔与丰富为背景,点出友人王阮亭的独特喜好,暗示其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接着,“自有梅花咏,弥令笠泽香”两句,通过梅花的咏唱,不仅展现了王阮亭的文学才华,也寓意着他的作品如同梅花般高洁,给笠泽地区带来了香气,象征着深远的影响。

“鼓钟才子国,膏润美人乡”则进一步赞扬了王阮亭作为才子的影响力,以及他作品对人们心灵的滋养,如同音乐与美酒,让人心灵得到滋润。最后,“辞客知谁似,风流一代长”表达了对王阮亭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敬仰,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离去后的不舍,以及对其风流才情能够流传久远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人个性、才华及影响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崇高的敬意。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古歌

上金殿。著玉樽。延贵客。入金门。入金门。上金堂。

东厨具肴膳。椎牛烹猪羊。主人前进酒。

弹瑟为清商。投壶对弹棋。博奕并复行。

朱火飏烟雾。博山吐微香。清樽发朱颜。

四坐乐且康。今日乐相乐。延年寿千霜。

(0)

李成江村秋晚图

万壑秋风木欲空,流泉屈曲竹丛丛。

山家已露炊烟白,鸟雀初归夕照红。

篱落喜无车马迹,柴门时有故人踪。

桃源渔父知何处?未若兹图景最工。

(0)

题溪山访友图

溪风吹长松,石路秋影薄。

下有寻幽人,支筇注林壑。

良朋眇何许,杂树森草阁。

画师发深机,笔底气参错。

我昔事扁舟,颇识山水乐。

于今日月驶,此景亦萧索。

愧乏买山资,老负宿昔诺。

展卷令人嗟,高歌激寥廓。

(0)

纪事二首·其二

礼闱半月得从容,料峭春寒似早冬。

警夜每闻三弄角,论文直到五更钟。

雁来远路惊流景,草茁閒庭失旧踪。

得士共为天下贺,明朝揭榜醉黄封。

(0)

偶书

入树秋风早,惊心节序迁。

晚云兼去鹤,凉雨静鸣蝉。

得句因新意,耽书是宿缘。

平生爱冲澹,何事亦华颠。

(0)

赠玉峰魏文邦彦

梦想南山掩霭间,眼明惊见玉峰寒。

风波旧忆横身过,世事今归袖手看。

贩妇庸儿识名姓,故乡遗族见衣冠。

临流卜筑平生事,会就辽东管幼安。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